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22-23页 |
1.3.2 问卷调查法 | 第23页 |
1.3.3 访谈法 | 第23页 |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第23-24页 |
1.4.1 创新点 | 第23页 |
1.4.2 难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三大藏语卫视发展现状及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24-34页 |
2.1 我国藏语卫视国际传播的发展状况 | 第24-27页 |
2.1.1 西藏电视台藏语卫视:台网融合以网为主,强化“新闻立台” | 第24-25页 |
2.1.2 青海安多卫视:以访谈节目为主打,各类型节目综合发展 | 第25-26页 |
2.1.3 四川康巴藏语卫视频道:建立全媒体平台,对外传播有突破 | 第26-27页 |
2.2 我国藏语卫视涉藏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2.2.1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各自为政 | 第27-28页 |
2.2.2 受众意识薄弱、闭门造车,针对性欠缺 | 第28-29页 |
2.2.3 保守求稳,内容生产不足、创新性和吸引力不足 | 第29-31页 |
2.2.4 媒介融合不深入,复合型人才稀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达赖集团及西方反华势力的传播手段及特征 | 第34-44页 |
3.1 国际主要涉藏报纸的传播手段及特征 | 第34-35页 |
3.1.1 发布多选题新闻信息 | 第34页 |
3.1.2 采用双语策略 | 第34页 |
3.1.3 预设立场,构建二元对立 | 第34-35页 |
3.2 国际主要涉藏报纸的传播手段及特征 | 第35-44页 |
3.2.1 国际主要涉藏网站 | 第35-39页 |
3.2.2 国际主要涉藏网站的传播特征及手段——以五明佛学院拆迁整治事件为例 | 第39-44页 |
第四章 境外藏人的人口状况及其特殊性 | 第44-52页 |
4.1 境外藏人的组成分布 | 第44-45页 |
4.1.1 境外藏人组成 | 第44页 |
4.1.2 境外藏人的全球分布 | 第44-45页 |
4.2 境外藏人的特殊性 | 第45-52页 |
4.2.1 境外藏人的身份界定 | 第45-46页 |
4.2.2 境外藏人的教育状况 | 第46-48页 |
4.2.3 境外藏人的文化变迁 | 第48-52页 |
第五章 境外藏人媒介使用及信息需求分析 | 第52-57页 |
5.1 调查对象状况 | 第52-54页 |
5.1.1 调查对象的地区分布 | 第54页 |
5.2 境外藏人的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 | 第54页 |
5.3 境外藏人的媒介使用动机 | 第54-55页 |
5.4 境外藏人的媒介使用偏好及需求 | 第55页 |
5.5 境外藏人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 | 第55页 |
5.6 总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增强我国藏语卫视对境外藏人传播针对性和影响力的策略 | 第57-68页 |
6.1 树立涉藏对外传播协同合作观念 | 第57-61页 |
6.1.1 三大藏语卫视开展区域合作 | 第57-58页 |
6.1.2 藏语卫视与网络新媒体进行台网融合 | 第58-60页 |
6.1.3 藏语卫视同境外地方媒体合作精准落地 | 第60-61页 |
6.2 实施多种内容生产策略 | 第61-64页 |
6.2.1 “藏英”双语策略 | 第61-62页 |
6.2.2 娱乐教育策略 | 第62-63页 |
6.2.3 参与式传播策略 | 第63-64页 |
6.3 营造民族归属感、构建民族共同体 | 第64-65页 |
6.4 培养专业化涉藏对外传播人才 | 第65-68页 |
6.4.1 “藏英”双语人才培养 | 第65-66页 |
6.4.2 新媒体人才培养 | 第66页 |
6.4.3 境外推广人才培养 | 第66-6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81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