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业协会在出口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一、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行业协会出口治理的界定及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第一节 行业协会出口治理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一、行业协会 | 第14-15页 |
二、行业协会出口治理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出口治理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一、国外有关行业协会出口治理的研究 | 第16-18页 |
二、国内有关行业协会出口治理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三、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评述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行业协会出口治理机理分析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基于公共资源管理理论的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 | 第25-31页 |
一、基于“囚徒困境”博弈的分析 | 第25-28页 |
二、基于夏普里值合作博弈的分析 | 第28-30页 |
三、基于“智猪博弈”的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行业协会在出口治理中的理论优势及微观作用 | 第31-39页 |
第一节 行业协会在出口治理中的理论优势 | 第31-34页 |
一、自律与协调优势 | 第31-32页 |
二、信息与专业优势 | 第32-33页 |
三、组织性质优势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在出口治理中的微观作用 | 第34-39页 |
一、调查国外贸易壁垒 | 第34-35页 |
二、规范同业竞争 | 第35页 |
三、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35-36页 |
四、保护出口商品知识产权 | 第36-37页 |
五、协助企业对外应诉 | 第37-38页 |
六、开拓国外市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我国行业协会出口治理现状 | 第39-45页 |
第一节 我国行业协会在出口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 第39-43页 |
一、知识产权纠纷不断 | 第39页 |
二、低价竞销纷呈 | 第39-40页 |
三、出口产品档次低 | 第40-41页 |
四、贸易摩擦应诉不力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我国行业协会对出口治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一、行业协会的组织依附性 | 第43页 |
二、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小 | 第43页 |
三、行业协会的服务意识薄弱,服务水平低 | 第43-44页 |
四、行业协会的资金来源不足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温州市打火机行业协会出口治理实例 | 第45-50页 |
第一节 行业内部无序竞争治理事件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应对国外反倾销案件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应对欧盟CR法案事件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应对日本拟定CR法案事件 | 第48-49页 |
第五节 应对美国“337调查”事件 | 第49-50页 |
第七章 提升我国行业协会出口治理能力的对策 | 第50-54页 |
第一节 政府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 第50-51页 |
一、将行业协会独立成一个非政府组织 | 第50页 |
二、完善行业协会相关立法 | 第50页 |
三、向行业协会提供政策支持 | 第50-51页 |
四、设立政府行业协会扶持基金 | 第51页 |
五、加大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 | 第51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应采取的措施 | 第51-54页 |
一、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 第51-52页 |
二、加强规范企业日常经营活动 | 第52页 |
三、建立反倾销反补贴等的预警、预报机制 | 第52页 |
四、建立合理固定的基金制度 | 第52-53页 |
五、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