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温敏高分子的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1.2.1 温敏高分子的类型 | 第13-15页 |
1.2.2 温敏高分子的制备 | 第15-16页 |
1.2.3 温敏高分子的性质与应用 | 第16-19页 |
1.2.4 负载金属Pd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3 温敏高分子负载金属粒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7页 |
1.4.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体型温敏高分子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9-42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2.2.2.1 温敏高分子微凝胶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2.2 温敏高分子微凝胶的结构表征与温敏性能测试 | 第31页 |
2.2.2.3 Pd纳米粒子的负载 | 第31-32页 |
2.2.2.4 温敏高分子微凝胶负载Pd纳米粒子催化剂的的表征 | 第32-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2.3.1 FTIR表征 | 第33-34页 |
2.3.2 TG分析 | 第34-35页 |
2.3.3 XRD表征 | 第35-36页 |
2.3.4 TEM表征 | 第36-38页 |
2.3.5 温敏高分子微凝胶负载Pd纳米粒子催化剂的的DSC测试 | 第38-40页 |
2.3.6 DLS测试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线型温敏高分子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42-55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3.2.2.1 线型温敏高分子载体的设计合成 | 第43-44页 |
3.2.2.2 线型温敏高分子载体的表征 | 第44页 |
3.2.2.3 Pd粒子的负载及原位还原 | 第44-45页 |
3.2.2.4 线型温敏高分子负载Pd粒子催化剂的表征 | 第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3.3.1 FTIR表征 | 第45-47页 |
3.3.2 1H NMR对线型温敏高分子载体的结构表征 | 第47-48页 |
3.3.3 TG分析 | 第48-50页 |
3.3.4 催化剂中Pd粒子的尺寸与分布测定 | 第50-51页 |
3.3.5 温敏高分子载体及其负载Pd催化剂的转变温度测试 | 第51-54页 |
3.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温敏高分子负载Pd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55-68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9页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5-56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4.2.2.1 对硝基苯酚的标准曲线 | 第56-58页 |
4.2.2.2 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反应的效果研究 | 第58-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4.3.1 体型温敏高分子负载Pd催化剂的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59-64页 |
4.3.2 线型温敏高分子负载Pd催化剂的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64-67页 |
4.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以三苯基膦为配体的温敏高分子负载Pd纳米粒子催化剂的研究 | 第68-83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8-73页 |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8-69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69-73页 |
5.2.2.1 以三苯基膦为配体的温敏高分子负载Pd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 | 第69-71页 |
5.2.2.2 催化剂P3及各中间产物的表征 | 第71-72页 |
5.2.2.3 Suzuki-Miyaura反应的研究 | 第72-7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2页 |
5.3.1 FTIR表征 | 第73-76页 |
5.3.2 NMR表征 | 第76-77页 |
5.3.3 XRD表征 | 第77-78页 |
5.3.4 TEM表征 | 第78页 |
5.3.5 TG测试 | 第78-79页 |
5.3.6 DSC测试 | 第79-80页 |
5.3.7 Suzuki-Miyaura反应的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80-82页 |
5.4 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3-84页 |
6.1 结论 | 第83页 |
6.2 建议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