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路向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3页
        1.2.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3.1 “管、办、评”分离的内涵第13-14页
        1.3.2 “管、办、评”分离的原因第14-16页
        1.3.3 “管、办、评”分离的方式第16-20页
        1.3.4 总结及评价第20-21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21-24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第24-30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6页
        2.1.1 “管、办、评”第24页
        2.1.2 公法人与私法人第24-25页
        2.1.3 价值中立(价值无涉)第25-26页
        2.1.4 意志表达与意志执行第26页
    2.2 “管、办、评”分离的相关理论第26-30页
        2.2.1 间接行政理论第26-27页
        2.2.2 公务分权理论第27页
        2.2.3 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第27-30页
第三章 我国高等教育“管、办、评”的现状及成因第30-40页
    3.1 我国高等教育“管、办、评”的现状第30-35页
        3.1.1 高度集权的政府管控第30-33页
        3.1.2 自主权严重缺失的高校办学第33-34页
        3.1.3 处境尴尬的第三方评估第34-35页
    3.2 我国高等教育“管、办、评”现状的成因分析第35-40页
        3.2.1 基于政府相对强势的地位第36-37页
        3.2.2 基于高校、第三方机构能相对弱势的能力第37-40页
第四章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指向及基础第40-54页
    4.1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指向分析第40-42页
        4.1.1 基于“管、办、评”的结构关系第40-41页
        4.1.2 基于教育改革的政策演进第41-42页
    4.2 我国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基础第42-49页
        4.2.1 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第43-45页
        4.2.2 深化高校法人属性的内涵第45-48页
        4.2.3 维持第三方评估的价值中立第48-49页
    4.3 “管、办、评”分离状态下主体的协调与职能的协调第49-54页
第五章 对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基础的逻辑归纳第54-58页
    5.1 保证多元主体的平等地位第54-55页
    5.2 同步实行机构分离与职能分离第55-56页
    5.3 优化各主体自身的治理能力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举考试制度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技术启示
下一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