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两型社会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产业生态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生态效率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 研究过程和内容 | 第18页 |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 | 第18-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两型社会背景下生态效率理论研究 | 第20-29页 |
2.1 两型社会理论研究 | 第20-23页 |
2.1.1 两型社会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2 构建两型社会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2.1.3 两型社会的特征 | 第22-23页 |
2.1.4 两型社会的建设路径 | 第23页 |
2.2 产业生态效率理论研究 | 第23-27页 |
2.2.1 产业生态理论产生背景 | 第23-24页 |
2.2.2 生态效率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3 生态效率理论依据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湖南工业生态效率的评价研究 | 第29-47页 |
3.1 湖南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9-32页 |
3.2 基于DEA测算法的湖南工业生态效率评价 | 第32-39页 |
3.2.1 DEA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3.2.2 建立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3.2.3 湖南工业生态效率计算 | 第34-37页 |
3.2.4 运算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3 基于经济—环境比值测算法的湖南工业生态效率评价 | 第39-43页 |
3.3.1 模型构建与指标定义 | 第40-41页 |
3.3.2 湖南工业生态效率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3.4 两类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43-46页 |
3.4.1 DEA评价法原理及特点 | 第43-44页 |
3.4.2 经济—环境比值评价法原理及特点 | 第44-45页 |
3.4.3 两类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优缺点对比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湖南工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7-56页 |
4.1 提出假设 | 第47-48页 |
4.2 基于DEA测算结果的湖南工业生态效率回归分析 | 第48-51页 |
4.2.1 建立回归模型 | 第48-49页 |
4.2.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 第49页 |
4.2.3 估计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3 基于经济—环境比值测算结果的湖南工业生态效率回归分析 | 第51-54页 |
4.3.1 建立回归模型 | 第51-52页 |
4.3.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 第52-53页 |
4.3.3 估计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提升湖南工业生态效率的对策 | 第56-62页 |
5.1 有效利用科技活动支出 | 第56-57页 |
5.2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规模 | 第57-58页 |
5.3 切实规范环境保护监督 | 第58-59页 |
5.4 适度加强政府管制力度 | 第59页 |
5.5 积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第59-60页 |
5.6 努力加大工业资本投入 | 第6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6.2 研究创新 | 第62-63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