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摘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1.2.1 港口与城市经济关系研究 | 第16-19页 |
1.2.2 航运中心演化研究 | 第19-21页 |
1.2.3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 第21-22页 |
1.2.4 港城空间联系研究 | 第22-24页 |
1.2.5 港口与城市环境关系研究 | 第24-27页 |
1.2.6 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8-3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第2章 港口与城市发展关系分析 | 第32-65页 |
2.1 港城关系及其协同发展 | 第32-34页 |
2.1.1 港城关系 | 第32-33页 |
2.1.2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 | 第33-34页 |
2.2 国内外典型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 第34-59页 |
2.2.1 伦敦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 第35-43页 |
2.2.2 新加坡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 第43-47页 |
2.2.3 香港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 第47-52页 |
2.2.4 上海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 第52-56页 |
2.2.5 深圳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 第56-59页 |
2.3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我国港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 第59-63页 |
2.3.1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59-62页 |
2.3.2 我国港城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分析 | 第62-6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3章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港城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研究 | 第65-90页 |
3.1 港城复合系统内涵及演化分析 | 第65-68页 |
3.1.1 港城复合系统构成 | 第65-68页 |
3.1.2 港城复合系统的演化分析 | 第68页 |
3.2 确定港城复合系统演化的序参量 | 第68-72页 |
3.2.1 港城复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模型的构建 | 第69-70页 |
3.2.2 港城复合系统的协同演化的实证分析 | 第70-72页 |
3.3 港城复合系统协发展研究 | 第72-83页 |
3.3.1 港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建立 | 第72-74页 |
3.3.2 港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74-83页 |
3.4 港城协同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 第83-89页 |
3.4.1 Panel Data模型的选取 | 第83-84页 |
3.4.2 模型检验 | 第84-86页 |
3.4.3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86-8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4章 国际航运中心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其演化机理 | 第90-105页 |
4.1 国际航运中心成因及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90-93页 |
4.1.1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条件分析 | 第90-91页 |
4.1.2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 第91-93页 |
4.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国际航运中心系统演化分析 | 第93-100页 |
4.2.1 国际航运中心系统演化的自组织特性 | 第93-94页 |
4.2.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国际航运中心演化模型 | 第94-97页 |
4.2.3 国际航运中心的混沌性分析 | 第97-100页 |
4.3 实例分析 | 第100-10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5章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系统仿真研究 | 第105-127页 |
5.1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历程及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05-115页 |
5.1.1 船舶大型化发展历程 | 第105-110页 |
5.1.2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 第110-115页 |
5.2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115-121页 |
5.2.1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115-116页 |
5.2.2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分析 | 第116-119页 |
5.2.3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流图构建 | 第119-120页 |
5.2.4 船舶大型化与深圳经济发展系统方程建立 | 第120-121页 |
5.3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深圳为例 | 第121-126页 |
5.3.1 数据获取、处理与应用 | 第121-124页 |
5.3.2 模型仿真 | 第124-125页 |
5.3.3 政策模拟 | 第125-12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6章 港口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127-160页 |
6.1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联系及空间演化机理 | 第127-130页 |
6.1.1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联系 | 第127-129页 |
6.1.2 港口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9-130页 |
6.2 考虑土地资源占用的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分析 | 第130-142页 |
6.2.1 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结构与特征 | 第130-132页 |
6.2.2 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因果关系图及反馈回路分析 | 第132-133页 |
6.2.3 港口空间-城市经济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构建 | 第133-136页 |
6.2.4 实证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 第136-142页 |
6.3 低碳绿色港口的构建 | 第142-158页 |
6.3.1 集装箱港口生产运行流程 | 第144-145页 |
6.3.2 低碳绿色集装箱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 | 第145-147页 |
6.3.3 低碳绿色集装箱港口的构建目标 | 第147-151页 |
6.3.4 集装箱港口低碳绿色化改进对策及政策保障 | 第151-1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0-170页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60-162页 |
7.2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162-168页 |
7.2.1 拓展高端港航物流产业 | 第162-163页 |
7.2.2 充分预留港口资源,迎接船舶大型化 | 第163-164页 |
7.2.3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调整港口服务功能结构 | 第164-165页 |
7.2.4 构建低碳绿色港口,促进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165-168页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186-188页 |
致谢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