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与复配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1 降凝剂简介第10-17页
        1.1.1 降凝剂的研究概况第10-13页
        1.1.2 降凝剂常用类型第13-14页
        1.1.3 降凝剂的降凝机理第14-17页
    1.2 降凝剂分子结构设计原则第17-18页
        1.2.1 碳链匹配原则第17页
        1.2.2 结晶温度匹配原则第17页
        1.2.3 极性适应原则第17-18页
    1.3 影响降凝效果的因素第18-20页
        1.3.1 降凝剂的结构性质第18-19页
        1.3.2 润滑油基础油的组成第19页
        1.3.3 降凝剂添加量第19页
        1.3.4 加剂温度第19-20页
    1.4 降凝剂的复配与改性论述第20-22页
        1.4.1 降凝剂的复配第20-21页
        1.4.2 降凝剂的改性第21-22页
        1.4.3 降凝剂复配与改性的意义第22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甲基丙烯酸高碳酯的合成及表征第24-35页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4-25页
    2.2 酯化反应机理及实验方案第25-26页
        2.2.1 酯化反应机理第25页
        2.2.2 合成方法第25-26页
        2.2.3 实验步骤第26页
    2.3 影响合成甲基丙烯酸高碳酯的因素分析第26-30页
        2.3.1 酸醇物质量之比对酯化产率的影响第27页
        2.3.2 阻聚剂用量对酯化产率的影响第27-28页
        2.3.3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第28-29页
        2.3.4 反应时间对酯化产率的影响第29-30页
    2.4 酯化反应的正交实验第30-32页
        2.4.1 正交实验设计第30页
        2.4.2 分析正交实验结果第30-32页
    2.5 酯化产物的红外表征第32-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聚甲基丙烯酸高碳酯的合成及表征第35-51页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第35-36页
    3.2 实验内容第36-39页
        3.2.1 聚合反应原理第36-38页
        3.2.2 聚合过程第38页
        3.2.3 测定共聚物的特性黏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第38-39页
        3.2.4 测定降凝效果第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7页
        3.3.1 共聚物黏度第40-43页
        3.3.2 降凝效果第43-46页
        3.3.3 几种降凝效果显著降凝剂的特性黏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第46-47页
    3.4 共聚物的红外表征第47-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降凝剂的复配改性及降凝效果第51-63页
    4.1 二元共聚物的复配第51-56页
        4.1.1 同种类型降凝剂的复配第51-52页
        4.1.2 不同类型降凝剂的复配第52-55页
        4.1.3 复配型降凝剂的正交实验第55-56页
    4.2 三元共聚物的胺解第56-61页
        4.2.1 实验原理第57页
        4.2.2 试剂与仪器第57-58页
        4.2.3 胺解步骤第58页
        4.2.4 结果与讨论第58-61页
    4.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5.1 结论第63-64页
    5.2 创新点第64页
    5.3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β-二酮—席呋碱-Ln配合物的掺杂与共聚杂化发光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WNS燃油锅炉水处理质量评价及其燃烧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