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20-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2.1.1 农村社区 | 第20-22页 |
2.1.2 养老模式与养老方式 | 第22-23页 |
2.1.3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 第23页 |
2.2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基础理论 | 第23-26页 |
2.2.1 供给和需求理论 | 第23-24页 |
2.2.2 社会治理理论 | 第24-25页 |
2.2.3 社会角色理论 | 第25页 |
2.2.4 社区照顾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泾阳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26-38页 |
3.1 泾阳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现状 | 第26-32页 |
3.1.1 泾阳县概况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2 泾阳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情况 | 第27-32页 |
3.2 泾阳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3.2.1 泾阳县农村社区老年协会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2.2 泾阳县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2.3 泾阳县农村社区互助幸福院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 泾阳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3.3.1 泾阳县农村社区老年协会存在问题原因 | 第35页 |
3.3.2 泾阳县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原因 | 第35-36页 |
3.3.3 泾阳县农村社区互助幸福院存在问题原因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8-43页 |
4.1 国外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8-40页 |
4.1.1 英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经验 | 第38页 |
4.1.2 日本农村养老服务经验借鉴 | 第38-39页 |
4.1.3 美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经验 | 第39-40页 |
4.1.4 瑞典养老服务模式经验 | 第40页 |
4.1.5 新加坡养老服务模式经验 | 第40页 |
4.2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经验 | 第40-43页 |
4.2.1 港澳地区养老服务经验 | 第40-41页 |
4.2.2 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养老服务经验 | 第41-42页 |
4.2.3 经济落后地区养老服务经验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5.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宣传教育 | 第43-44页 |
5.1.1 进一步完善关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法律 | 第43页 |
5.1.2 加强对农村社区的普法教育及道德教育 | 第43-44页 |
5.2 拓宽筹资渠道并注重资金的利用效率 | 第44页 |
5.2.1 广开源,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 第44页 |
5.2.2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 第44页 |
5.3 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5.3.1 各级院校应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 第45页 |
5.3.2 努力提高志愿者队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 第45页 |
5.4 拓展服务范围,提供多元化服务 | 第45-46页 |
5.4.1 提供养生保健及医疗卫生服务 | 第45-46页 |
5.4.2 提供文化娱乐等精神层面的服务 | 第46页 |
5.5 注重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作用 | 第46-48页 |
5.5.1 大力发挥村委会及村老年协会的作用 | 第46-47页 |
5.5.2 注重发挥农村社区群众的作用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