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抗菌素论文

树脂吸附-水相结晶法分离纯化红霉素工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红霉素的理化性质第13-14页
   ·红霉素的提取技术第14-18页
     ·红霉素液液萃取技术研究进展第15-16页
     ·红霉素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第16-17页
     ·红霉素吸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第17-18页
   ·红霉素结晶精制第18页
   ·红霉素组分的分离第18-19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红霉素浓度和组分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1-27页
   ·红霉素浓度的测定第21-23页
     ·硫酸水解比色法测定红霉素原理第21页
     ·分析药品及试剂配制第21-22页
     ·比色法测定步骤第22-23页
   ·红霉素组分测定第23-27页
     ·红霉素HPLC测定方法第23页
     ·红霉素A、B、C外标测定依据第23-25页
     ·红霉素HPLC谱图识别第25-27页
第3章 红霉素在大孔树脂固定床上的动态吸附条件研究第27-36页
   ·引言第27页
   ·动态吸附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7-29页
   ·实验部分第29-30页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0页
       ·发酵液固液分离第29页
       ·固定床吸附柱的制备第29-30页
       ·不同进料流速和进料液红霉素浓度下穿透曲线的测定和分析第30页
       ·固定床动态吸附条件的选择第3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34页
     ·进料流速和进料液红霉素浓度对动态吸附过程的影响第30-32页
     ·固定床动态吸附条件的确定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从大孔树脂上解吸红霉素方法研究第36-52页
   ·引言第36-37页
   ·实验部分第37-42页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37-38页
     ·实验方法第38-42页
       ·发酵液固液分离和红霉素固定床动态吸附第38页
       ·树脂固定床洗涤第38-39页
       ·红霉素解吸第39页
       ·丁酯相中红霉素成硫氰酸盐第39-41页
       ·大孔树脂再生第41页
       ·树脂上残留缓冲盐离子对后续解吸影响研究第41页
       ·转碱缓冲盐的选择第41-42页
       ·转碱方式的对比第42页
       ·转碱缓冲盐pH的选择第42页
       ·解吸剂用量的选择第42页
       ·吸附-解吸过程对红霉素A和C的选择性考察第42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51页
     ·树脂上残留缓冲盐离子对后续解吸的影响第42-44页
     ·转碱缓冲盐的确定第44-47页
     ·不同转碱方式的比较第47-48页
     ·缓冲盐溶液pH的确定第48页
     ·解吸剂用量的确定第48-50页
     ·吸附-解吸过程对红霉素A和C组分的选择性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红霉素水相结晶条件研究第52-62页
   ·引言第52-53页
   ·实验部分第53-55页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55页
       ·红霉素水相结晶第53页
       ·终点pH对红霉素水相结晶影响考察第53-54页
       ·温度对红霉素水相结晶影响考察第54页
       ·盐浓度对红霉素水相结晶的影响考察第54页
       ·水酯共沸红霉素相转移条件探索第54-55页
       ·树脂吸附-水相结晶工艺提取发酵液中的红霉素第55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61页
     ·加碱终点pH对红霉素水相结晶的影响第55-56页
     ·温度对红霉素水相结晶的影响第56-57页
     ·盐浓度对红霉素水相结晶的影响第57-58页
     ·水酯共沸红霉素相转移条件的确定第58-59页
     ·树脂吸附-水相结晶法提取发酵液中红霉素工艺验证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可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及代谢过程的调控
下一篇:树脂法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必特螺旋霉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