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1.2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基层派出所机构改革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基层派出所机构改革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3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1.3.1 系统理论 | 第14-15页 |
1.3.2 组织理论 | 第15页 |
1.3.3 控制理论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 研究成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通济桥派出所整合案例的研究价值 | 第18-24页 |
2.1 我国基层派出所机构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2.1.1 改革的现状 | 第18页 |
2.1.2 改革的基本模式 | 第18-20页 |
2.1.3 改革的主要成效 | 第20页 |
2.2 我国基层派出所机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2.2.1 宽泛职责和有限警力的制约 | 第20-21页 |
2.2.2 基本国情和法律法规的限制 | 第21页 |
2.2.3 传统警务机制的掣肘 | 第21-22页 |
2.3 通济桥派出所整合案例的典型性 | 第22-24页 |
2.3.1 职能统合的典型性 | 第22页 |
2.3.2 机构整合的典型性 | 第22-23页 |
2.3.3 运行机制的典型性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通济桥派出所整合案例描述 | 第24-30页 |
3.1 通济桥派出所整合案例的背景 | 第24-26页 |
3.1.1 案例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1.2 案例动因描述 | 第25-26页 |
3.2 通济桥派出所整合案例的主要历程 | 第26-28页 |
3.2.1 决策部署阶段 | 第26页 |
3.2.2 重点推动阶段 | 第26-28页 |
3.2.3 深入巩固阶段 | 第28页 |
3.3 通济桥派出所整合案例的特色 | 第28-30页 |
3.3.1 突出“科技+合作”职能统合理念,充分体现时代特色 | 第28页 |
3.3.2 实施“一室三队”机构整合方案,充分体现地域特色 | 第28-29页 |
3.3.3 创新“四化同步”警务运行机制,充分体现个体特色 | 第29-30页 |
第四章“科技+合作”理念对职能整合的关键性分析 | 第30-39页 |
4.1“科技+合作”理念对职能整合产生的作用 | 第30-33页 |
4.1.1 通济桥派出所的职能整合 | 第30-31页 |
4.1.2“湿件”:实现最佳职能整合 | 第31-32页 |
4.1.3 内部协作:实现“条”的管理从封闭到开放 | 第32页 |
4.1.4 外部协作:加强“块”上公安工作的一体化 | 第32-33页 |
4.2“科技+合作”职能整合作用的系统视角分析 | 第33-36页 |
4.2.1 从系统属性角度分析 | 第33-35页 |
4.2.2 从系统功能角度分析 | 第35页 |
4.2.3 从系统要素角度分析 | 第35-36页 |
4.3“科技+合作”理念的成功经验 | 第36-39页 |
4.3.1 把握系统属性,加强职能整合力度 | 第36-37页 |
4.3.2 关注系统功能,发挥职能整合优势 | 第37页 |
4.3.3 重视关键要素,加强民警能力建设 | 第37-39页 |
第五章“一室三队”设置对机构整合的关键性分析 | 第39-47页 |
5.1“一室三队”设置对机构整合的作用 | 第39-41页 |
5.1.1 勤务指挥室 | 第39页 |
5.1.2 社区警务队 | 第39-40页 |
5.1.3 巡逻防控队 | 第40页 |
5.1.4 案件办理队 | 第40-41页 |
5.1.5 接处警值班工作组的构成 | 第41页 |
5.2“一室三队”机构设置的组织视角分析 | 第41-45页 |
5.2.1 从组织结构角度分析 | 第41-42页 |
5.2.2 从组织边界角度分析 | 第42-43页 |
5.2.3 从组织人员构成角度分析 | 第43-45页 |
5.3“一室三队”机构设置的成功经验 | 第45-47页 |
5.3.1 简化组织结构,发挥组织效率 | 第45页 |
5.3.2 模糊组织边界,促进信息共享 | 第45-46页 |
5.3.3 优化警力构成,加强人力开发 | 第46-47页 |
第六章“四化同步”机制对警务运行的关键性分析 | 第47-53页 |
6.1“四化同步”警务运行机制的作用 | 第47-49页 |
6.1.1 信息化指挥调度机制 | 第47页 |
6.1.2 立体化打防协作机制 | 第47-48页 |
6.1.3 网格化巡逻防控机制 | 第48页 |
6.1.4 系统化目标考核机制 | 第48-49页 |
6.2“四化同步”警务运行机制的控制视角分析 | 第49-51页 |
6.2.1 从控制的目的角度分析 | 第49页 |
6.2.2 从控制的方法角度分析 | 第49-50页 |
6.2.3 从控制的过程角度分析 | 第50-51页 |
6.3“四化同步”警务运行机制的成功经验 | 第51-53页 |
6.3.1 把握控制目的,注重改革的整体性 | 第51-52页 |
6.3.2 把握控制方法,注重改革的层次性 | 第52页 |
6.3.3 把握控制过程,注重改革的联动性 | 第52-53页 |
第七章 通济桥派出所整合案例的启示 | 第53-57页 |
7.1“科技+合作”是职能整合的关键 | 第53-54页 |
7.1.1 加强警务科技应用 | 第53页 |
7.1.2 加强警务合作 | 第53-54页 |
7.1.3“科技+合作”推动职能整合 | 第54页 |
7.2“一室三队”是机构改革的重点 | 第54-56页 |
7.2.1 精简机构设置 | 第54-55页 |
7.2.2 促进沟通协作 | 第55页 |
7.2.3 优化人员结构 | 第55-56页 |
7.3 创新警务机制是机构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56-57页 |
7.3.1 把握机制创新的整体性 | 第56页 |
7.3.2 把握机制创新的层次性 | 第56页 |
7.3.3 把握机制创新的联动性 | 第56-5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8.1 结论 | 第57-58页 |
8.1.1 案例回顾 | 第57页 |
8.1.2 总结评价 | 第57-58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