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表面等离子体概述 | 第8-10页 |
1.2.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发展历程 | 第8-9页 |
1.2.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9-10页 |
1.3 金属-绝缘体-金属波导 | 第10-11页 |
1.3.1 金属-绝缘体-金属波导结构意义与研究 | 第10-11页 |
1.3.2 金属-绝缘体-金属波导的应用 | 第11页 |
1.3.3 MIM型慢光波导 | 第11页 |
1.4 本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激元理论及数值分析方法 | 第13-19页 |
2.1 表面等离子激元理论 | 第13-16页 |
2.1.1 基本性质及激发方式 | 第13-14页 |
2.1.2 Drude模型 | 第14-15页 |
2.1.3 特征长度 | 第15-16页 |
2.2 数值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2.2.1 有限元分方法 (FEM) | 第17页 |
2.2.2 COMSOL Multiphysics | 第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含有谐振腔的MIM波导结构中的多电磁诱导透明现象 | 第19-30页 |
3.1 引言 | 第19-20页 |
3.2 多耦合金属谐振腔的MIM波导器件设计 | 第20-24页 |
3.2.1 MIM波导的结构参数 | 第20页 |
3.2.2 CMC中的色散关系 | 第20-22页 |
3.2.3 数值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3.2.4 耦合谐振腔MIM波导器件的应用 | 第24页 |
3.3 失谐矩形环的MIM波导器件设计 | 第24-29页 |
3.3.1 理论模型及结构参数 | 第25-26页 |
3.3.2 单个SRR的MIM波导 | 第26-27页 |
3.3.3 失谐SRRs的MIM波导 | 第27-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基于凹槽支节型MIM波导的电磁诱导透明现象 | 第30-39页 |
4.1 支节型MIM波导 | 第30-32页 |
4.1.1 基本理论 | 第30页 |
4.1.2 支节型结构的仿真结果 | 第30-32页 |
4.2 凹槽支节型MIM波导 | 第32-36页 |
4.2.1 凹槽支节型MIM波导的仿真结果 | 第32-33页 |
4.2.2 凹槽支节型MIM波导的传输线模型 | 第33-34页 |
4.2.3 凹槽支节型MIM波导透射谷变化的物理机制 | 第34-36页 |
4.3 基于凹槽支节型MIM波导的PIT效应 | 第36-37页 |
4.3.1 双支节MIM波导结构的传输线模型 | 第36页 |
4.3.2 基于凹槽支节MIM结构的电磁诱导透明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