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论文相关领域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关于气候风洞 | 第12-16页 |
1.2.2 能耗控制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总结与借鉴 | 第18-19页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安排 | 第20-21页 |
1.4.1 论文立题思路 | 第20页 |
1.4.2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气候风洞试验台仿真模拟平台建立 | 第22-50页 |
2.1 气候风洞试验台系统组成 | 第22页 |
2.2 模块化建模的思维及原则 | 第22-24页 |
2.2.1 思维方法 | 第22-23页 |
2.2.2 模块创建原则 | 第23-24页 |
2.3 各模块的模型建立 | 第24-43页 |
2.3.1 建筑物模型 | 第24-33页 |
2.3.2 冷水机组模型 | 第33-35页 |
2.3.3 水泵模型 | 第35-37页 |
2.3.4 冷却塔模型 | 第37-38页 |
2.3.5 风机模型 | 第38-39页 |
2.3.6 加湿器模型 | 第39-40页 |
2.3.7 太阳辐射模拟系统模型 | 第40-41页 |
2.3.8 车体模型 | 第41-43页 |
2.4 试验台整体能耗模型搭建及验证 | 第43-49页 |
2.4.1 整体能耗模型搭建 | 第43页 |
2.4.2 模型验证 | 第43-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气候风洞试验台典型实验工况特征分析 | 第50-57页 |
3.1 典型实验相关要求介绍 | 第50-51页 |
3.1.1 铁道客车隔热性能实验 | 第50页 |
3.1.2 铁道客车空气调节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3.1.3 铁路客车防寒采暖试验方法 | 第51页 |
3.1.4 客车的通风、采暖和空调型式试验 | 第51页 |
3.2 实验工况能耗特征分析 | 第51-56页 |
3.2.1 工况要求总结 | 第51-52页 |
3.2.2 能耗基因理论的简述 | 第52-53页 |
3.2.3 实验工况的特征分析 | 第53-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能耗控制参数的寻优 | 第57-87页 |
4.1 集成测控系统简述 | 第57-58页 |
4.2 子系统测控内容 | 第58-62页 |
4.2.1 制冷系统 | 第58-59页 |
4.2.2 空气处理系统 | 第59-60页 |
4.2.3 太阳辐射系统 | 第60-61页 |
4.2.4 环境测试系统 | 第61-62页 |
4.3 太阳辐射模拟系统的控制参数 | 第62-66页 |
4.3.1 国外太阳辐射模拟系统浅析 | 第63-64页 |
4.3.2 系统仿真研究 | 第64-66页 |
4.4 节能控制模型算法 | 第66-74页 |
4.4.1 目标函数 | 第66-68页 |
4.4.2 约束条件 | 第68-69页 |
4.4.3 优化算法的选择 | 第69-71页 |
4.4.4 NSGAⅡ算法 | 第71-74页 |
4.5 TRNSYS-Fluent-Matlab协同仿真器建立 | 第74-81页 |
4.5.1 舱内空气CFD模型 | 第75-79页 |
4.5.2 协同仿真的实现 | 第79-81页 |
4.6 系统运行参数寻优及结果分析 | 第81-85页 |
4.6.1 Pareto最优解 | 第81-82页 |
4.6.2 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1 本文总结 | 第87-88页 |
2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