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低温对茶叶品质及其理化成分的影响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6页
1 绪论第16-21页
   ·茶树抗寒性机制第16-18页
     ·细胞膜透性第16页
     ·叶片含水量第16页
     ·细胞液浓度、可溶性糖含量第16页
     ·游离脯氨酸第16-17页
     ·保护性酶类第17页
     ·不饱和脂肪酸第17-18页
   ·蒸青茶茶叶香气研究现状第18页
   ·氨基酸研究现状第18-20页
     ·茶叶中氨基酸的组成第18-19页
     ·茶叶游离氨基酸分析方法第19-20页
       ·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分析第19页
       ·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分析第19-20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0-21页
     ·研究意义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几种低温对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及其差异第21-45页
   ·前言第21页
   ·试验材料第21页
   ·试验方法第21-23页
     ·不同处理温度造成相同的外观冻害程度的历时测定第21-22页
     ·蒸青茶样的制备第22页
     ·茶叶香气分析样的制备第22页
     ·GC-MS色谱条件第22-23页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第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25页
     ·造成茶样相同外观冻害程度的不同温度历时第23页
     ·不同温度导致的相同外观冻害程度茶样香气的质和量变化第23-24页
     ·相同温度的不同处理时间茶样香气的质和量变化第24页
     ·不同温度导致的相同外观冻害程度茶样的重要香气成分含量第24页
     ·相同温度的不同处理时间茶样香气组成变化第24-25页
     ·不同温度导致的相同外观冻害程度茶样香气组成变化第25页
   ·讨论第25-45页
3 秋冬至早春低温与茶鲜叶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第45-63页
   ·前言第45页
   ·试验材料第45-46页
   ·试验方法第46-48页
     ·茶园温度湿度的测定第46页
     ·氨基酸的测定第46-47页
       ·色谱条件第46-47页
       ·氨基酸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7页
       ·样品的处理第47页
     ·可溶性糖的测定第47页
       ·数据方法第47页
     ·冻害指数调查第47-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61页
     ·杭州下沙地区越冬期间温度变化第48页
     ·游离氨基酸液相色谱分析第48页
     ·越冬期间乌牛早、茂绿茶树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48-49页
     ·越冬期间乌牛早、茂绿茶树叶片中17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的变化第49-60页
     ·越冬期间乌牛早、茂绿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60页
     ·低温与乌牛早和茂绿品种鲜叶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第60-61页
     ·乌牛早和茂绿冻害指数差异第61页
   ·讨论第61-63页
4 总结与展望第63-66页
   ·总结第63-65页
     ·几种低温对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及其差异第63-64页
     ·秋冬至早春低温与茶鲜叶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第64-65页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A第71-76页
作者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甜玉米种子活力相关microRNA的鉴定与分析
下一篇: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的产地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