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第16-2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城市空间结构 | 第16页 |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 | 第16-17页 |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 第17页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城市空间结构基础理论 | 第17-19页 |
·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 第19-21页 |
·国内外居住空间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3 长春市居住空间演变历程简析 | 第26-36页 |
·新中国成立前长春市城市空间形态 | 第26-27页 |
·长春城市空间雏形形成(1800-1930 年) | 第26-27页 |
·伪满时期新京建设(1931-1948 年) | 第27页 |
·计划经济时期长春市居住空间形态(1949-1976 年) | 第27-29页 |
·人口变迁 | 第27-29页 |
·居住形态变化 | 第29页 |
·经济转型时期长春市居住空间形态(1977 年至今) | 第29-30页 |
·1995-2011 年居住空间变化分析 | 第30-36页 |
·数据获取 | 第30页 |
·居住空间的圈层变化分析 | 第30-32页 |
·各方位居住空间拓展分析 | 第32-33页 |
·居住空间形态测度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4 长春市居住空间现状分析 | 第36-52页 |
·长春市居住空间的特征分析 | 第36-48页 |
·居住空间总体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居住空间分异特征 | 第37-44页 |
·居住空间与交通空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居住用地与工业、服务业用地的空间关系研究 | 第45-48页 |
·长春市居住空间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48-52页 |
·居住空间布局不甚合理 | 第48-49页 |
·居住区配套设施发展不完善 | 第49页 |
·居住空间对交通干道的过度依赖 | 第49-50页 |
·居住空间与就业空间的分离 | 第50页 |
·城市弱势群体住房保障有待提升 | 第50-52页 |
5 长春市居住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 第52-59页 |
·社会经济机制 | 第52-56页 |
·城市经济发展与居住空间扩张 | 第52-53页 |
·产业结构优化与居住空间分异 | 第53-55页 |
·住房市场化与居住空间重构 | 第55-56页 |
·行政机制 | 第56-57页 |
·土地制度与住房制度改革 | 第56页 |
·城市规划与居住空间扩展 | 第56-57页 |
·城市生态环境及科技发展 | 第57-59页 |
·城市生态环境对居住空间发展的影响 | 第57-58页 |
·科技进步对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6 长春市居住空间优化对策探讨 | 第59-65页 |
·长春市居住空间的演变趋势 | 第59-61页 |
·城市住宅多元化发展 | 第59页 |
·多组团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趋势 | 第59-60页 |
·居住空间沿交通干线指状式发展 | 第60页 |
·郊区化成为住宅建设主流方向 | 第60-61页 |
·长春市居住空间优化目标及原则 | 第61-62页 |
·居住空间优化目标 | 第61页 |
·居住空间优化原则 | 第61-62页 |
·长春市居住空间优化的策略 | 第62-65页 |
·借鉴新城市主义理论,优化城市混合功能布局 | 第62-63页 |
·加快旧居住空间更新与新居住区建设 | 第63页 |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 第63-64页 |
·加强城市规划的引导和控制 | 第64-65页 |
7 结语 | 第65-67页 |
·本文结论 | 第65-66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