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 ·国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见下图所示)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识别 | 第16-27页 | 
| ·建筑工程施工常见安全隐患 | 第16-18页 | 
| ·高处坠落隐患 | 第16页 | 
| ·机械及起重伤害隐患 | 第16页 | 
| ·物体打击 | 第16-17页 | 
| ·触电事故 | 第17-18页 | 
| ·危险源识别 | 第18-20页 | 
| ·危险源分类 | 第18-19页 | 
| ·危险源辨识方法 | 第19-20页 | 
| ·我国施工安全伤亡事故的规律分析 | 第20-23页 | 
| ·时间性事故规律 | 第20-21页 | 
| ·季节性事故规律 | 第21-22页 | 
| ·人为性事故规律 | 第22-23页 | 
| ·设备性事故规律 | 第23页 | 
| ·环境性事故规律 | 第23页 | 
| ·安全管理目标体系构建 | 第23-26页 | 
| ·安全目标与规划 | 第23-24页 | 
| ·安全责任体系 | 第24页 | 
| ·管理机构和人员 | 第24页 | 
| ·安全管理制度 | 第24-25页 | 
| ·安全培训 | 第25页 | 
| ·安全投入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建筑施工安全效益分析 | 第27-36页 | 
| ·建筑施工安全投入经济性分析 | 第27-28页 | 
| ·建筑施工安全投入与成本 | 第27页 | 
| ·建筑施工安全投入指标 | 第27-28页 | 
|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产出 | 第28-33页 | 
|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产出界定 | 第28-29页 | 
| ·安全事故损失 | 第29页 | 
| ·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损失计算 | 第29-33页 | 
|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投入产出模型示例分析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陕建一建集团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36-42页 | 
| ·陕建一建集团企业概况 | 第36页 | 
| ·陕建一建集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 第36-37页 | 
| ·陕建一建集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 第37-38页 | 
| ·安全策划和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 ·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 ·安全生产体系不能高效运行 | 第39页 | 
| ·安全管理体制落后 | 第39-40页 | 
| ·安全教育培训不足 | 第40页 | 
| ·安全意识较低 | 第40-41页 | 
| ·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足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陕建一建集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 第42-48页 | 
| ·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 第42-43页 | 
|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第42页 | 
|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 | 第42页 | 
| ·转变经营战略,强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管理理念 | 第42页 | 
| ·形成良性劳务合作常态化、战略化 | 第42-43页 | 
| ·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创新教育与培训模式 | 第43-44页 | 
| ·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心理素质 | 第43-44页 | 
| ·通过引进和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44页 | 
| ·改善施工人员的作业及生活环境 | 第44-45页 | 
| ·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置 | 第44-45页 | 
| ·改善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的生活环境 | 第45页 | 
| ·加强安全文化教育 | 第45-46页 | 
| ·培育先进的安全文化 | 第45-46页 | 
| ·强化领导层安全思想意识 | 第46页 | 
| ·促进全员团结协作 | 第46页 | 
| ·控制好奖惩措施 | 第46-47页 | 
| ·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 第47页 | 
| ·对外部环境进行预警 | 第47页 | 
| ·对内部管理不良进行预警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