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水景生态技术在山城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微型水景生态技术 | 第12-22页 |
| ·微型水景生态技术简介 | 第12-13页 |
| ·常见微型水景生态技术及现状 | 第13-15页 |
| ·微型水景生态技术中的净化机理 | 第15-17页 |
| ·微型水景生态技术组成、功能及选择 | 第17-21页 |
| ·微型水景生态技术工艺的研究 | 第21-2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 ·研究区域总体概况 | 第25页 |
| ·地理环境 | 第25页 |
| ·气候特征 | 第25页 |
| ·降雨特征 | 第25页 |
| ·重庆园博园概况 | 第25-26页 |
| ·数据采集 | 第26-30页 |
| ·地表径流数据采集 | 第26-27页 |
| ·微型水景数据的采集 | 第27-30页 |
| ·微型水景设计参数的获取 | 第30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 ·水质TN、TP、COD、DO、T的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 ·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 第31页 |
| ·植物全氮、全磷、全碳的测定方法 | 第31页 |
| ·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 3. 地表径流污染物空间迁移规律 | 第33-41页 |
| ·植被和土壤状况分析 | 第34-35页 |
| ·污染物迁移空间变化 | 第35-37页 |
| ·污染物迁移形态特征 | 第37-38页 |
| ·不同形态污染物的相关性 | 第38-40页 |
| ·污染物总量和溶解态的相关性 | 第38-39页 |
| ·污染物与TSS的相关性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代表性微型水景研究 | 第41-57页 |
| ·水质季节变化 | 第41-44页 |
| ·COD变化特征 | 第41-42页 |
| ·TN变化特征 | 第42-43页 |
| ·TP变化特征 | 第43页 |
| ·温度变化特征 | 第43-44页 |
| ·DO变化特征 | 第44页 |
| ·微型水景中水生植物的研究 | 第44-53页 |
| ·叶片计量比的月份变异特征 | 第44-46页 |
| ·叶片C、N、P含量时空差异性 | 第46-53页 |
| ·微型水景构成要素分析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5. 微型水景生态技术构建 | 第57-65页 |
| ·选址原则和功能介绍 | 第57-58页 |
| ·选址原则 | 第57页 |
| ·功能介绍 | 第57-58页 |
| ·工艺设计 | 第58-61页 |
| ·工艺流程及细则 | 第58-59页 |
| ·工艺设计说明 | 第59-61页 |
| ·工艺示意图 | 第61-62页 |
| ·施工现场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建议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个人简介 | 第71-73页 |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73-75页 |
| 第二导师简介 | 第75-77页 |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