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对象与现状 | 第8-9页 |
二、研究视角与方法 | 第9-10页 |
三、研究思路与纲要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从“闺秀作家”到“张派传人”:朱天文及其创作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家学与传统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师承与“薪传”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创作:从“少女心气”到“警世寓言” | 第15-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狭邪小说:传统与创新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名与实:从“狭邪”到“狎邪”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狎邪三变 | 第20-23页 |
第三节 朱天文与台湾“新狎邪” | 第23-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士传统”:家国想象与台湾焦虑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关于“士”传统的最初认知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三三集刊》及其文化家国想象 | 第31-34页 |
第三节 台湾现代“士” | 第34-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从传统到现实:朱天文小说的台湾经验 | 第41-46页 |
第一节 朱天文的台湾经验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朱天文的超越之路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