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 前言 | 第12-16页 |
| 文献综述 | 第16-35页 |
| 1 中风概述 | 第16-19页 |
| ·中风的定义 | 第16页 |
| ·中风流行病学现状 | 第16-17页 |
| ·中风分期 | 第17-18页 |
| ·中风恢复期患者疾病特点及其生存质量 | 第18-19页 |
| 2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第19-21页 |
| ·中医中风定义 | 第19-20页 |
| ·中风中医证候学研究 | 第20页 |
| ·中风中医辨证分型 | 第20-21页 |
| 3 中风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 | 第21-27页 |
| ·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现状 | 第21-22页 |
| ·中风肢体功能评价工具 | 第22-25页 |
| ·中风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 | 第25-27页 |
| 4 中药离子导入法 | 第27-29页 |
| ·中药离子导入法概念、作用机理 | 第27页 |
| ·中药离子导入法临床应用 | 第27-28页 |
| ·中药离子导入法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 5 特定穴区 | 第29-31页 |
| ·经络、穴位、穴区概念界定及作用机理 | 第29-30页 |
| ·经络、穴位、穴区在中风患者临床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 6 经筋理论概述 | 第31-33页 |
| ·经筋概念界定、作用机制 | 第31-32页 |
| ·经筋理论临床应用 | 第32-33页 |
| 7 皮部理论概述 | 第33-34页 |
| ·皮部概念界定、作用机制 | 第33页 |
| ·皮部理论临床应用 | 第33-34页 |
| 8 其他相关概念界定 | 第34-35页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5-48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35-38页 |
| ·样本来源 | 第35页 |
| ·诊断标准 | 第35-36页 |
| ·疾病分期标准 | 第36页 |
| ·辨证分型标准 | 第36-37页 |
| ·纳入标准 | 第37页 |
| ·排除标准 | 第37页 |
| ·剔除标准 | 第37页 |
| ·脱落、终止标准 | 第37-38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8-48页 |
| ·研究设计 | 第38页 |
| ·抽样方法 | 第38页 |
| ·分组方法 | 第38-39页 |
| ·干预方案 | 第39-42页 |
| ·评价指标 | 第42-45页 |
| ·资料收集 | 第45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 ·质量控制 | 第46页 |
| ·科研伦理 | 第46-48页 |
| 结果 | 第48-66页 |
| 1. 三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 第48-49页 |
| 2.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前评价指标比较 | 第49-54页 |
|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 第49-50页 |
| ·H组研巧对象干预前运动功能程度比较 | 第50页 |
|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巴氏指数评分比较 | 第50页 |
|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前肌力情况比较 | 第50-51页 |
| ·三组干预前自我效能感情况比较 | 第51页 |
| ·三组干预前自我感受负担情况比较 | 第51-52页 |
| ·三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情况比较 | 第52-54页 |
| 3.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评价指标比较 | 第54-56页 |
| ·对照组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情况比较 | 第54-55页 |
| ·肌腹部位组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情况比较 | 第55-56页 |
| ·特定穴区组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情况比较 | 第56页 |
| 4.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后评价指标比较 | 第56-66页 |
|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 第56-57页 |
|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后运动功能程度比较 | 第57-58页 |
|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后巴氏指数评分比较 | 第58-59页 |
| ·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后肌力情况比较 | 第59-60页 |
| ·三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情况比较 | 第60-61页 |
| ·三组干预后自我感受负担情况比较 | 第61-63页 |
| ·三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情况比较 | 第63-66页 |
| 讨论 | 第66-79页 |
| 1 立题依据 | 第66-67页 |
| 2 中药离子导入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分析 | 第67-68页 |
| 3 特定穴区效用分析 | 第68-69页 |
| 4 相关经筋、皮部作用机制浅析 | 第69-71页 |
| 5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分析 | 第71页 |
| 6 干预后临床疗效分析 | 第71-77页 |
| ·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情况 | 第71-73页 |
| ·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肌力程度的变化情况 | 第73-74页 |
| ·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 | 第74-76页 |
| ·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心理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76-77页 |
| 7 本研究的不足、建议和发展方向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93页 |
| 附录 | 第93-113页 |
| 个人简介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