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优化对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城市形态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框架图 | 第15-16页 |
| 2 研究区概况和 TM 影像处理 | 第16-2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6-19页 |
| ·研究范围 | 第16-17页 |
|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7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7-19页 |
| ·TM 影像处理 | 第19-25页 |
| ·GIS 平台选择 | 第19-20页 |
| ·TM 影像收集与处理 | 第20-25页 |
| 3 即墨城市空间扩展和形态分析 | 第25-36页 |
| ·主要分析方法和指标 | 第25-27页 |
| ·城市空间扩展分析 | 第25页 |
| ·城市空间形状分析 | 第25-27页 |
| ·即墨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化 | 第27-36页 |
| ·即墨建成区用地扩展的时间特征 | 第27-31页 |
| ·即墨城市外部形态演变特征 | 第31-36页 |
| 4 即墨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分析 | 第36-43页 |
| ·建成区质心转移分析 | 第36-38页 |
| ·城市空间扩展的各向分析 | 第38-43页 |
| ·等扇分析法分析 | 第38-40页 |
| ·城市空间各向上扩展速度分析 | 第40-41页 |
| ·城市空间各向上扩展强度分析 | 第41-43页 |
| 5 即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及其机制 | 第43-50页 |
| ·即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 | 第43-45页 |
| ·1985 年以前即墨旧城空间形态演变情况 | 第43-44页 |
| ·1985-2014 年即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 | 第44-45页 |
| ·即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机制 | 第45-50页 |
| ·经济发展条件 | 第45-46页 |
| ·自然条件 | 第46-47页 |
| ·社会条件 | 第47-50页 |
| 6 即墨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调控对策 | 第50-62页 |
| ·可持续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 | 第50-52页 |
| ·可持续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 | 第50-51页 |
| ·可持续城市空间形态基本要求 | 第51-52页 |
| ·即墨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调控 | 第52-60页 |
| ·即墨中心城区扩展方向分析 | 第52-56页 |
| ·即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 第56-60页 |
| ·即墨城市空间形态优化对策 | 第60-62页 |
|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拓展方向 | 第60-61页 |
| ·完善交通网络 | 第61页 |
| ·做好城市总体规划 | 第61-6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