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气田延513-延183井区山西组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致密砂岩储层及致密砂岩气概念 | 第9-10页 |
·砂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 第10-12页 |
·鄂尔多斯盆地及研究区山西组储层特征 | 第12页 |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沉积特征 | 第14-48页 |
·地层划分 | 第14-19页 |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 | 第16页 |
·二叠系下统太原组 | 第16-17页 |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 第17-18页 |
·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 | 第18-19页 |
·地层横向对比 | 第19-24页 |
·气田构造特征 | 第24-25页 |
·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 第25-44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25-31页 |
·沉积相特征 | 第31-44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44-48页 |
·山2段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45页 |
·山1段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储层特征 | 第48-67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48-49页 |
·储层孔隙类型及结构 | 第49-53页 |
·孔隙类型 | 第49-51页 |
·孔隙结构 | 第51页 |
·孔隙结构参数特征 | 第51-52页 |
·压汞曲线形态特征 | 第52-53页 |
·成岩作用 | 第53-57页 |
·机械压实、压溶作用 | 第53-54页 |
·胶结作用 | 第54-56页 |
·溶蚀作用 | 第56-57页 |
·交代作用 | 第57页 |
·物性特征 | 第57-60页 |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标准 | 第58-59页 |
·不同层段储层物性特征 | 第59-60页 |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60-63页 |
·微观非均质性 | 第60-61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61-63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63页 |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 第63-67页 |
第四章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 第67-72页 |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7-68页 |
·储层岩性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储层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 第72-82页 |
·沉积相展布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 第72-74页 |
·砂体有效厚度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 第74-75页 |
·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 第75-77页 |
·成岩作用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 第77-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