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非纵采集观测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8-9页 |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以往资料分析 | 第10-19页 |
·地质背景及沉积特征 | 第10-11页 |
·地震地质条件 | 第11-13页 |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 第11-12页 |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 第12页 |
·地质任务 | 第12-13页 |
·以往采集方法 | 第13页 |
·干扰波发育情况 | 第13-14页 |
·以往资料情况 | 第14-17页 |
·以往资料分析结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观测系统设计 | 第19-45页 |
·非纵地震观测系统概述 | 第19-20页 |
·非纵观测时距方程 | 第20-23页 |
·非纵地震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 第20-22页 |
·非纵地震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 第22-23页 |
·非纵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原则 | 第23页 |
·基于模型的观测系统设计 | 第23-44页 |
·地球物理模型 | 第23-24页 |
·纵向分辨率 | 第24-26页 |
·横向分辨率 | 第26-27页 |
·道距选择 | 第27-29页 |
·最大炮检距选择 | 第29-37页 |
·最小炮检距选择 | 第37-38页 |
·接收线距选择 | 第38-39页 |
·接收线束选择 | 第39-40页 |
·非纵距选择 | 第40-42页 |
·覆盖次数 | 第42-43页 |
·最大允许空炮范围 | 第43-44页 |
·观测系统设计小结 | 第44页 |
·拟定观测系统参数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黄土塬采集方法研究 | 第45-59页 |
·黄土塬激发方法研究 | 第45-51页 |
·激发井深的选择 | 第45-47页 |
·激发药量的选择 | 第47-49页 |
·组合井数选择 | 第49页 |
·组合井距选择 | 第49页 |
·炸药匹配 | 第49-50页 |
·拟定激发因素 | 第50-51页 |
·黄土塬接收方法研究 | 第51-59页 |
·有效波和干扰波 | 第51-52页 |
·组合检波参数 | 第52-53页 |
·检波器埋置 | 第53-56页 |
·仪器参数 | 第56-58页 |
·拟定接收参数 | 第58页 |
·测线布设要求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非纵处理关键技术 | 第59-69页 |
·静校正 | 第59-61页 |
·初至折射波静校正 | 第59页 |
·初至折射层析静校正 | 第59-61页 |
·高精度初至拾取 | 第61页 |
·非纵记录联合去噪 | 第61-62页 |
·自适应滤波 | 第62页 |
·F-K滤波 | 第62页 |
·弱反射层增强处理 | 第62-63页 |
·子波处理技术 | 第63页 |
·非纵测线速度分析技术 | 第63-64页 |
·效果分析 | 第64-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