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基于同步辐射技术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中元素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问题第12-18页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第14-18页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的副产物第18页
   ·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研究现状第18-24页
     ·金属元素的特征及迁移转化第20-22页
     ·S、Cl元素的特征及迁移转化第22页
     ·垃圾焚烧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第22页
     ·利用同步辐射技术研究生活垃圾焚烧问题的现状第22-24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第26-40页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第26-34页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第26-28页
     ·EXAFS和XANES的原理和应用领域第28-30页
     ·XANES的元素化学种态分析第30-33页
     ·XANES实验第33-34页
   ·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技术第34-36页
     ·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原理第34-35页
     ·X射线荧光分析实验第35页
     ·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实验第35-36页
   ·其他研究方法概述第36-38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第36-38页
     ·离子色谱实验第38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8页
   ·采样及制样方法第38-40页
第三章 垃圾焚烧中S、Cl的特征及迁移转化第40-60页
   ·实验条件及数据处理第41-44页
     ·样品准备第41-43页
       ·采样点的设置第41-42页
       ·样品采集第42-43页
     ·样品测量和数据分析第43-44页
   ·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S和Cl的特征及迁移转化第44-56页
     ·原生垃圾、炉渣、飞灰及焚烧厂烟气排放沉降点大气颗粒物中轻元素的含量第45-51页
     ·原生垃圾、炉渣、飞灰、沉降点大气颗粒物中S的化学种态第51-53页
     ·飞灰、炉渣、沉降点大气颗粒物中Cl的化学种态第53-56页
     ·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S和Cl的迁移转化第56页
   ·S、Cl元素的水溶性离子特征第56-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垃圾焚烧中金属元素的特征及迁移转化第60-76页
   ·实验第61-63页
     ·样品准备第61页
     ·样品测量和数据处理第61-63页
   ·原生垃圾中金属元素的特征第63-65页
   ·飞灰和炉渣中金属元素的特征第65-71页
     ·金属元素含量及富集特征第65-67页
     ·有毒元素Pb的化学种态第67-71页
   ·飞灰和炉渣的形貌特征第71-73页
   ·飞灰和炉渣单颗粒的元素分布图像第73-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生活垃圾焚烧对周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第76-94页
   ·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沉降点大气颗粒物采样第77-78页
   ·周边沉降点大气颗粒物的特征第78-82页
     ·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第78-79页
     ·不同粒径段颗粒物的形貌特征第79-80页
     ·沉降点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特征第80-82页
   ·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第82-89页
     ·单颗粒源解析第82-85页
     ·Pb的来源示踪源解析第85-89页
   ·大气颗粒物的细胞生物学效应第89-93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89页
     ·实验样品和方法第89-9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93页
   ·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94-96页
附录:铅蓄电池的铅污染研究第96-102页
 1. 样品准备和数据测量第96-97页
 2. 结果和讨论第97-100页
 3. 小结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4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14-115页
参加会议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铀酰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锕系碳化物和氟化物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