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引言 | 第11页 |
·选题来源、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对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体系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航运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对航运服务体系的评估研究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5-26页 |
·研究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国际航运中心及航运服务体系基础研究 | 第28-34页 |
·国际航运中心的概述 | 第28-31页 |
·国际航运中心内涵与演变 | 第28-29页 |
·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形态 | 第29-30页 |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30-31页 |
·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概述 | 第31-34页 |
·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基本内涵 | 第31-32页 |
·航运服务业的分类 | 第32-33页 |
·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体系现状研究 | 第34-49页 |
·上海航运“硬实力”发展现状 | 第34-40页 |
·港口生产技术水平 | 第34-35页 |
·港口集疏运能力 | 第35-37页 |
·腹地经济条件 | 第37-40页 |
·上海航运“软实力”建设现状 | 第40-41页 |
·航运机构发展迅速 | 第41页 |
·航运交易规模扩大 | 第41页 |
·航运金融服务业多元化 | 第41页 |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 第41-49页 |
·集疏运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 第42-43页 |
·航运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 第43-46页 |
·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 第46-47页 |
·上海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生态环境恶化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不同模式下的航运服务体系评价指标选取 | 第49-64页 |
·以市场为主的伦敦航运服务评估研究 | 第49-58页 |
·伦敦航运服务现状 | 第49-50页 |
·伦敦航运服务特征 | 第50-52页 |
·伦敦航运服务体系的评估指标 | 第52-58页 |
·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新加坡航运服务评估研究 | 第58-60页 |
·新加坡航运服务现状 | 第58页 |
·新加坡航运服务特征 | 第58-59页 |
·新加坡航运服务体系的评估指标 | 第59-60页 |
·经验借鉴 | 第60-64页 |
·航运服务的发展需要共同的条件 | 第60-61页 |
·航运服务的竞争力具有相同的评估指标 | 第61-64页 |
第五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体系评估研究 | 第64-87页 |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评价指标选取 | 第64-66页 |
·航运主业的评价指标 | 第65页 |
·航运辅助业的评价指标 | 第65页 |
·航运衍生服务业的评价指标 | 第65-66页 |
·经济因素的评价指标 | 第66页 |
·上海航运服务体系的评估模型 | 第66-84页 |
·评估指标和数据来源 | 第66-68页 |
·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应用 | 第68-70页 |
·假设模型及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70-77页 |
·理论假设模型修正 | 第77-83页 |
·最优模型分析 | 第83-84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84-87页 |
·经济发展是完善航运服务能力首要因素 | 第85页 |
·航运衍生服务业的发展成为航运服务体系健全的主要衡量标准 | 第85页 |
·发挥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功能优势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87-93页 |
·研究结论 | 第87页 |
·完善航运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87-93页 |
·健全上海航运服务评估体系 | 第88页 |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 第88-89页 |
·优化航运金融生态软环境 | 第89-90页 |
·增强企业航运服务综合效能 | 第90-91页 |
·培养航运高端复合型人才 | 第91-93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附录 | 第98-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