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代谢硫古菌 | 第14页 |
·硫氧化细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SOB) | 第14-19页 |
·无色硫细菌(Colorless Sulfur Bacteria) | 第16页 |
·绿色硫细菌(Green Sulfur Bacteria, GSB) | 第16-17页 |
·紫色硫细菌(Purple Sulfur Bacteria, PSB) | 第17-18页 |
·紫色非硫细菌(Purple Non-sulfur Bacteria, PNSB) | 第18-19页 |
·硫酸盐还原(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RB) | 第19页 |
·不同含硫无机物的代谢方式 | 第19-26页 |
·硫代硫酸盐的代谢途径 | 第19-24页 |
·元素硫的循环 | 第24-25页 |
·硫化物的氧化 | 第25-26页 |
·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 | 第26页 |
·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第26-28页 |
·细菌介导的硫循环 | 第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冰川底部沉积层中介导硫循环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 | 第30-4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0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30页 |
·样品富集 | 第30页 |
·PMA处理富集样品 | 第30-31页 |
·富集样品总基因组DNA提取 | 第31-32页 |
·PCR扩增AprA功能基因 | 第31页 |
·1.5%琼脂糖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 | 第31-32页 |
·硫细菌功能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32-33页 |
·测序及数据处理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富集样品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33-34页 |
·经PMA处理和未处理Apra功能基因扩增结果 | 第34页 |
·aprA功能基因PCR扩增产物的纯化 | 第34-35页 |
·阳性克隆PCR检测结果 | 第35页 |
·测序处理结果 | 第35-42页 |
·天山一号冰川底部沉积层中介导硫循环微生物多样性 | 第35-38页 |
·沉积层aprA克隆文库聚类分析 | 第38-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硫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4-55页 |
·硫细菌的富集、分离及纯化的培养基 | 第44-45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44-45页 |
·富集培养 | 第45页 |
·菌株分离 | 第45页 |
·菌株纯化 | 第45页 |
·硫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5-46页 |
·形态鉴定 | 第45页 |
·生理生化鉴定 | 第45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5页 |
·pH和温度生长的影响 | 第45-46页 |
·细菌甘油管的保藏 | 第46页 |
·分离菌株 16S rRNA基因的扩增和鉴定 | 第46页 |
·序列进化树分析 | 第46-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细菌菌落形态及比对结果 | 第47-48页 |
·菌株的聚类分 | 第48-50页 |
·代表菌株因缘关系分析 | 第50-51页 |
·菌株生理生化鉴定 | 第51页 |
·菌株HHBCD419 和ABCD5II110菌落结构 | 第51-52页 |
·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52-53页 |
·菌株最适生长pH | 第53页 |
·菌株最适生长温度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aprA克隆文库结论 | 第55页 |
·分离菌株及其理化特性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附件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