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2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城市化加速湿地破坏 | 第9页 |
·植物景观在长沙市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地位 | 第9-10页 |
·长沙市城市的快速发展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动态 | 第11-23页 |
·城市湿地 | 第11-12页 |
·城市湿地公园 | 第12-16页 |
·湿地植物 | 第16页 |
·湿地植物配置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动态 | 第19-21页 |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3-25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5-29页 |
·长沙市湿地资源状况 | 第25页 |
·洋湖垸湿地公园的概况 | 第25-26页 |
·洋湖垸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现状 | 第26-29页 |
·陆生植物景观现状 | 第26页 |
·岸际植物景观现状 | 第26-27页 |
·水生植物景观现状 | 第27-29页 |
3 洋湖垸湿地公园的植物结构特征分析 | 第29-45页 |
·样地的确定 | 第29页 |
·调查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2页 |
·植物的数量特征 | 第31-32页 |
·植物的多样性特征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5页 |
·主要物种组成 | 第32-36页 |
·季相变化 | 第36-39页 |
·外貌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植物多样性分析 | 第41-42页 |
·不同生境类型的植物配置模式 | 第42-45页 |
4 洋湖垸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 | 第45-53页 |
·SBE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模型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与内容 | 第46-48页 |
·照片拍摄 | 第46页 |
·评价者的选取 | 第46-47页 |
·美景度评估问卷调查设计 | 第47页 |
·评价方式 | 第47页 |
·问卷调查的回收检查 | 第47-48页 |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不同教育程度的评测群体在植物景观评价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 第49-50页 |
·不同生境类型的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对比分析 | 第50-53页 |
5 洋湖垸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 第53-57页 |
·洋湖垸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 第53-54页 |
·优化的陆生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 第53页 |
·优化的岸际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 第53页 |
·优化的水生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 第53-54页 |
·洋湖垸湿地公园植物的基本配置模式 | 第54-57页 |
·乔—灌—草配置模式 | 第54-55页 |
·乔—灌配置模式 | 第55页 |
·水生植物配置模式 | 第55-5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7-61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建议 | 第58-61页 |
结束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A 样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记录表 | 第69-71页 |
附录B 洋湖垸湿地公园植物名录表 | 第71-75页 |
附录C 洋湖垸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问卷调查表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