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梁柱节点的破坏形式探讨 | 第14-15页 |
| ·传统的改进型节点设计方法探讨 | 第15-16页 |
| ·方钢管柱-H 型钢梁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方钢管柱-H 型钢梁节点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方钢管柱-H 型钢梁节点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新型节点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0页 |
| ·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课题创新点 | 第21-23页 |
| 第2章 方钢管柱-H 型钢梁外加强环式节点试验研究 | 第23-49页 |
| ·试验目的 | 第23页 |
| ·试验概况 | 第23-41页 |
| ·节点模型选取 | 第23-24页 |
|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24-29页 |
| ·材料力学性能 | 第29-31页 |
| ·试验装置设计 | 第31-34页 |
| ·加载制度 | 第34-36页 |
| ·测点布置与量测内容 | 第36-40页 |
| ·量测方法 | 第40-41页 |
| ·节点试件破坏过程现象描述 | 第41-47页 |
| ·试验中试件截面方向规定 | 第41-42页 |
| ·节点试件试验过程及破坏现象 | 第42-46页 |
| ·节点试件破坏形式分析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3章 方钢管柱-H 型钢梁外加强环式节点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49-77页 |
| ·节点试件力学性能分析 | 第49-65页 |
|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第49-51页 |
| ·梁端弯矩-转角关系 | 第51-53页 |
| ·节点核心区弯矩-剪切转角滞回曲线 | 第53-55页 |
| ·骨架曲线 | 第55-56页 |
| ·节点承载力和延性分析 | 第56-59页 |
| ·刚度退化 | 第59-61页 |
| ·强度退化 | 第61-62页 |
| ·节点耗能能力分析 | 第62-65页 |
| ·节点试件各截面的应变分析 | 第65-73页 |
| ·梁翼缘应变分析 | 第65-67页 |
| ·柱纵向应变分析 | 第67-69页 |
| ·加强环板应变分析 | 第69-71页 |
| ·节点核心区应变分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7页 |
| 第4章 方钢管柱-H 型钢梁外加强环式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 第77-97页 |
| ·节点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78-83页 |
|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 第78-79页 |
| ·材料本构关系 | 第79-81页 |
| ·节点模型接触处理 | 第81页 |
| ·边界条件的模拟与加载方式 | 第81-83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3-90页 |
| ·应力云图与节点破坏形态 | 第83-84页 |
| ·有限元模拟与试验滞回曲线对比 | 第84-85页 |
| ·骨架曲线与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85-87页 |
| ·刚度退化对比分析 | 第87-88页 |
| ·加强环宽度方向应力分析 | 第88-89页 |
| ·梁翼缘纵向应力分析 | 第89-90页 |
| ·新型节点外加强环板厚度对节点性能的影响 | 第90-96页 |
| ·不同加强环板厚度下节点 Von Mises 应力云图比较 | 第91-92页 |
| ·不同加强环板厚度下节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对比 | 第92-93页 |
| ·加强环宽度方向应力分析 | 第93-94页 |
| ·梁翼缘纵向应力分析 | 第94-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 ·结论 | 第97-98页 |
| ·展望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0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3-105页 |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