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街区街道空间解析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3页 |
| ·研究范围 | 第1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2章 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研究理论与方法综述 | 第21-37页 |
|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21-26页 |
| ·国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22-24页 |
| ·国内相关理论综述 | 第24-26页 |
| ·历史街区空间分析方法汇集 | 第26-31页 |
| ·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的概念 | 第31-33页 |
| ·历史街区街道 | 第31-32页 |
| ·空间 | 第32-33页 |
| ·青岛历史街区街道空间影响成因 | 第33-36页 |
| ·经济因素 | 第33页 |
| ·自然因素 | 第33-34页 |
| ·地理因素 | 第34页 |
| ·政治影响 | 第34-35页 |
| ·人文因素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青岛历史街区街道空间形态尺度特征研究 | 第37-55页 |
| ·街区街道整体形态分析 | 第37-38页 |
| ·路网形态 | 第38-42页 |
| ·路网骨架与城市形态结构 | 第38-40页 |
| ·路网密度与道路密度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 ·路网密度与临街界面的关系 | 第41-42页 |
| ·历史街区街道空间横断面分析 | 第42-46页 |
| ·以街区形态划分的历史街区街道空间 | 第42-43页 |
| ·以线型划分的历史街区街道空间 | 第43-44页 |
| ·街道长度 | 第44页 |
| ·街道断面宽度 | 第44-46页 |
| ·街区街道侧界面分析 | 第46-48页 |
| ·从道路剖面看街区空间 | 第46页 |
| ·街道空间尺度解析 | 第46-48页 |
| ·青岛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稳定性研究 | 第48-51页 |
| ·建筑围合的空间形态 | 第49-50页 |
| ·历史街区街道空间与虚实适宜度 | 第50-51页 |
| ·历史街区建筑密度与街廓尺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 ·历史街区的对景空间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4章 青岛历史街区街道空间对现代街区的启示 | 第55-65页 |
| ·历史街区保护策略 | 第55-56页 |
| ·青岛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规划分析与建议 | 第56-58页 |
| ·青岛历史街区的复杂性 | 第56-57页 |
| ·青岛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探讨 | 第57页 |
| ·青岛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建议 | 第57-58页 |
| ·当前我国街区显现的问题 | 第58-61页 |
| ·建设适宜街区街道空间应遵循的原则 | 第61-62页 |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61页 |
|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 第61-62页 |
| ·功能实用性原则 | 第62页 |
| ·实现形式美原则 | 第62页 |
| ·历史街区街道空间横断面的延续策略 | 第62-63页 |
| ·历史街区街道空间侧界面的延续策略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