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侏罗纪煤田水文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1 绪论 | 第7-15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10-11页 |
| ·研究区以往水文地质研究 | 第11-12页 |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5-24页 |
| ·位置范围 | 第15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16页 |
| ·气象特征 | 第16页 |
| ·地质概况 | 第16-22页 |
| ·地层 | 第16-20页 |
| ·构造 | 第20-22页 |
| ·煤层特征 | 第22-24页 |
| 3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4-30页 |
| ·地表水系 | 第24-25页 |
| ·含(隔)水层特征 | 第25-28页 |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 第28-29页 |
| ·地下水的补给 | 第28页 |
| ·地下水的径流 | 第28页 |
| ·地下水的排泄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4 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 | 第30-49页 |
| ·水文地质单元概念 | 第30页 |
|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结果 | 第31-35页 |
| ·一级水文地质单元 | 第31页 |
| ·二级水文地质单元 | 第31-32页 |
| ·三级水文地质单元 | 第32-34页 |
| ·四级水文地质单元 | 第34-35页 |
| ·窟野河水文地质单元划分方案 | 第35-40页 |
|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窟野河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的评判 | 第40-47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40-45页 |
| ·评价结果 | 第45-47页 |
| ·窟野河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结果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 ·工作展望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