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盐胁迫对玉米的影响 | 第12-15页 |
·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2页 |
·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12-13页 |
·盐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13-15页 |
·盐胁迫对玉米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第13页 |
·盐胁迫对玉米渗透调节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盐胁迫对玉米光合色素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14页 |
·盐胁迫对玉米细胞膜的影响 | 第14页 |
·盐胁迫对玉米无机离子的影响 | 第14-15页 |
·盐胁迫对玉米含水量的影响 | 第15页 |
·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 | 第15-17页 |
·抗盐锻炼 | 第15页 |
·使用生长调节剂 | 第15-16页 |
·改造盐碱土 | 第16页 |
·玉米耐盐突变体的筛选 | 第16-17页 |
·非损伤技术简介及N0_3~-对玉米侧根生长的影响 | 第17-19页 |
·非损伤技术简介 | 第17-18页 |
·N0_3~-对玉米侧根生长的影响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河北海滨地区主栽玉米品种海水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 | 第19-40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0-22页 |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0页 |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SOD 和POD 活性的测定 | 第20-21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CI-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含水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Na~+、K~+、Ca~(2+)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36页 |
·海水胁迫下玉米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22-24页 |
·海水胁迫下光合速率变化 | 第24页 |
·海水胁迫下玉米POD 活性变化 | 第24-25页 |
·海水胁迫下玉米SOD 活性变化 | 第25页 |
·海水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 | 第25-26页 |
·海水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26-27页 |
·海水胁迫下丙二醛含量变化 | 第27页 |
·海水胁迫下氯离子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玉米含水量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海水胁迫对玉米各部位Na~+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海水胁迫对玉米各部位Ca~(2+)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海水胁迫对玉米各部位K~+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海水胁迫对玉米各部位Ca~(2+)/Na~+的影响 | 第32-33页 |
·海水胁迫对玉米个部位K~+/Na~+的影响 | 第33-34页 |
·玉米耐盐性的隶属函数值法评价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9页 |
·盐胁迫下的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含量变化 | 第36页 |
·盐胁迫下保护酶活性变化 | 第36-37页 |
·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变化 | 第37页 |
·盐胁迫下丙二醛含量变化 | 第37-38页 |
·盐胁迫下含水量变化 | 第38页 |
·盐胁迫下离子含量变化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非损伤微测技术在玉米根尖对N0_3~-的吸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 第40-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试验设计 | 第40-41页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1页 |
·N0_3~-流速的测定 | 第41页 |
·N0_3~-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硝酸根吸收情况测定点的选择 | 第42-43页 |
·硝酸根在各测定点的内流速率比较 | 第43-44页 |
·玉米幼苗根系硝酸根含量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