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国内外究成果分析与评价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河源市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7-37页 |
·总体状况 | 第17-20页 |
·性别、年龄及政治面貌 | 第17-18页 |
·进城时间 | 第18页 |
·婚姻状况 | 第18-19页 |
·受教育程度 | 第19-20页 |
·职业选择与状况 | 第20-23页 |
·进城就业的动机 | 第20页 |
·进城务工的途径 | 第20-21页 |
·职业类别 | 第21页 |
·职业稳定性 | 第21-22页 |
·收入和参加培训情况 | 第22-23页 |
·对城市生活方式的接受 | 第23-25页 |
·饮食习惯 | 第23-24页 |
·住宿方式 | 第24页 |
·业余时间安排 | 第24-25页 |
·文化生活 | 第25页 |
·社会交往 | 第25-28页 |
·个人之间的交往 | 第25-27页 |
·团体之间的交往 | 第27页 |
·农民工的困难求助 | 第27-28页 |
·自我认同 | 第28-32页 |
·角色中断 | 第28-30页 |
·角色认知 | 第30-31页 |
·角色学习 | 第31页 |
·角色扮演 | 第31-32页 |
·未来预期 | 第32-37页 |
·住房 | 第32-33页 |
·婚姻 | 第33页 |
·余钱计划 | 第33-34页 |
·对将来的打算 | 第34页 |
·希望团组织提供帮助的事情 | 第34-35页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我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点和影响因素 | 第37-45页 |
·新生代农民工总体现状特点 | 第37-38页 |
·新生代农民工转就业的灵活性较强 | 第37页 |
·新生代农民工转移模式以异地转移为主 | 第37-38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强 | 第38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趋势 | 第38-39页 |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规模仍会继续扩大 | 第38页 |
·新生代农民转移就业去向 | 第38-39页 |
·影响因素 | 第39-45页 |
·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政府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自身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42页 |
·权益保障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心理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43页 |
·职业培训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示范县的先进经验 | 第45-49页 |
·我国东中西部划分情况 | 第45页 |
·东部省份的先进经验 | 第45-46页 |
·推进“校企对口”培训模式 | 第45页 |
·对口劳动输出 | 第45-46页 |
·完善就业网络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 第46页 |
·优惠政策助推,实现自主创业劳动就业 | 第46页 |
·中部省份的先进经验 | 第46-47页 |
·服务劳动,强化劳务输出工作 | 第46-47页 |
·筑巢引凤,促进单向输出向就地转移转变 | 第47页 |
·拓展劳务输出途径,实现境外效益输出 | 第47页 |
·统筹城乡培训资源,构筑职业培训体系 | 第47页 |
·西部省份的先进经验 | 第47-49页 |
·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 第47-48页 |
·利用垂直整合模式,促进就地就近转移 | 第48页 |
·整合土地资源,创新创业模式 | 第48页 |
·加强维权保障服务,切实维护务工人员各项权益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促进河源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做好职业技能培训 | 第49-50页 |
·完善权益保障制度 | 第50页 |
·加快团组织建立,开展组织生活 | 第50页 |
·完善就业信息传输渠道 | 第50页 |
·完善就业政策 | 第50-51页 |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 第51页 |
·专项服务,均等服务,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 第51-52页 |
·对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 | 第52-53页 |
结论和不足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河源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问题调查问卷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