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德矿15号煤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及超前支护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采场支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2章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19-31页 |
| ·上覆岩层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 第19-20页 |
| ·综采工作面支承应力分布基本规律 | 第20-23页 |
| ·上覆岩层运动与支承应力分布的关系 | 第23-24页 |
| ·采动覆岩中关键层分析及其对支承应力分布影响 | 第24-25页 |
|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的分布研究 | 第25-30页 |
| ·超前支承应力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 ·超前支承应力的分布计算 | 第26-28页 |
|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分布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益德煤矿巷道超前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 第31-41页 |
| ·FLAC3D 基本原理介绍 | 第31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31-36页 |
| ·摩尔‐库伦计算模型 | 第31-35页 |
| ·应变软化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 ·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36-37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 ·剪切应变增量分布特征 | 第38-39页 |
| ·围岩单元体受力状态分布特征 | 第39页 |
| ·锚杆最大轴向受力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巷道超前支护方案设计 | 第41-52页 |
| ·现场围岩地质情况 | 第41-42页 |
| ·超前支护现状与治理思路 | 第42-47页 |
| ·超前支护施工工艺设计概况 | 第43-45页 |
| ·超前支护支架设计的技术特征 | 第45-46页 |
| ·施工工艺流程与要求 | 第46-47页 |
| ·生产辅助系统 | 第47-51页 |
| ·通风 | 第47-48页 |
| ·供风、供水 | 第48页 |
| ·瓦斯治理 | 第48-49页 |
| ·综合防尘与监控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与分析 | 第52-69页 |
| ·矿压观测内容及观测方案 | 第52-56页 |
| ·矿压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56-68页 |
| ·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结果分析 | 第56-64页 |
| ·综采工作面两巷矿压监测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 ·超前支承应力分布范围及峰值位置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 ·创新点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