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导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土地征用制度研究 | 第11-13页 |
| ·国外土地征用制度研究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1章 土地征用制度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 | 第17-25页 |
| ·基于“公共目的”的土地征用制度 | 第17-21页 |
| ·土地征用的内涵 | 第17-18页 |
| ·土地征用的特征 | 第18-20页 |
| ·土地征用补偿机制 | 第20-21页 |
| ·土地征用的分类标准 | 第21-23页 |
| ·按土地用途划分 | 第21-22页 |
| ·按照土地所有权性质划分 | 第22-23页 |
| ·土地征用制度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2章 土地征用制度的伦理分析 | 第25-36页 |
| ·公平正义基本理论概述 | 第25-29页 |
| ·罗尔斯的正义观 | 第25-26页 |
| ·诺齐克的公平正义理念 | 第26-27页 |
| ·亚当斯的公平理念 | 第27-29页 |
| ·公平正义准则下的土地征用制度 | 第29-33页 |
| ·制度伦理解析 | 第29-30页 |
| ·制度伦理应以公平正义为基础 | 第30-31页 |
| ·公平正义准则对土地征用制度的指导作用 | 第31-33页 |
| ·土地征用行为的伦理动因 | 第33-35页 |
| ·政府行政行为的伦理考量——公信力 | 第33-34页 |
| ·公平正义准则下的土地征用制度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现状及其伦理缺失 | 第36-45页 |
| ·我国土地征用的基本状况 | 第36-38页 |
| ·“公益用地”范围模糊 | 第36-37页 |
| ·征地客体产权缺失 | 第37-38页 |
|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中的伦理缺失 | 第38-44页 |
| ·土地征用过程中行政人员伦理失范的经济学分析 | 第38-40页 |
| ·行政人员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缺乏责任感 | 第40-41页 |
| ·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中存在的不公平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基本策略 | 第45-60页 |
| ·树立包容性增长新理念,公平合理地享受土地资源 | 第45-49页 |
| ·包容性增长新思想的提出 | 第45-46页 |
| ·包容性增长思想体现的公平正义理念 | 第46-47页 |
| ·包容性增长思想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意义 | 第47-49页 |
| ·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应建立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基础之上 | 第49-52页 |
| ·从法律上明确界定“公共利益”,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范围 | 第49-51页 |
| ·规范产权制度,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的个人土地产权 | 第51-52页 |
| ·转变政府角色,杜绝一系列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 第52-56页 |
| ·避免特权征地,最大限度避免“自利性”带来的损失 | 第52-53页 |
| ·强化征地工作的责任性,提高征地工作的有效性 | 第53-54页 |
| ·政府应致力于完善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4-56页 |
| ·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 | 第56-59页 |
| ·完善土地征用的原则和补偿标准 | 第56-57页 |
| ·完善补偿安置的几种思路 | 第57-58页 |
| ·完善农民土地权益救济程序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