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

蒺藜和欧夏至草集合繁殖体形态、扩散及萌发特性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前言第8-16页
   ·概述第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集合繁殖体生态意义第11-15页
     ·集合繁殖体的扩散机制与扩散对策第12-13页
     ·集合繁殖体的萌发对策第13-1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第2章 蒺藜集合繁殖体形态、扩散及萌发特性第16-29页
   ·材料与方法第16-18页
     ·观测地点第16页
     ·观测方法第16-18页
     ·数据处理第18页
   ·结果与分析第18-26页
     ·集合繁殖体形态特征第18-19页
     ·集合繁殖体扩散特性第19-21页
     ·集合繁殖体活力特性第21-22页
     ·集合繁殖体吸水特性第22-23页
     ·集合繁殖体萌发特性第23-26页
   ·小结与讨论第26-29页
第3章 欧夏至草集合繁殖体形态、扩散及萌发特性第29-38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研究材料与观测地点第29页
     ·观测方法第29-31页
     ·数据处理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集合繁殖体形态特征第31-32页
     ·集合繁殖体扩散特性第32页
     ·集合繁殖体活力特性第32-33页
     ·集合繁殖体吸水特性第33-35页
     ·集合繁殖体萌发特性第35-36页
   ·小结与讨论第36-38页
第4章 结论及展望第38-40页
   ·结论第38-39页
   ·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历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字花科棒果芥属和紫罗兰属的系统分类研究
下一篇:大翅蓟植冠种子库动态及果序干裂湿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