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3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第一部分 陈无择生平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介 | 第14-17页 | 
| 1 陈无择的生平 | 第14页 | 
|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成书背景 | 第14-15页 | 
|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内容概要 | 第15页 | 
| 4《三因方》的学术成就 | 第15-17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1 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三部分 统计与分析 | 第20-32页 | 
| 1《三因方》附子方药配伍统计分析 | 第20-25页 | 
| 2《三因方》附子方病因统计分析 | 第25页 | 
| 3《三因方》附子方治疗常见疾病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 4《三因方》附子方治疗常见适应证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 5《三因方》附子方治疗常见症状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 6《三因方》附子方剂量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 7《三因方》附子方附子生用或炮用及剂型统计分析 | 第30-32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32-45页 | 
| 1《三因方》附子方药配伍讨论分析 | 第32-37页 | 
| 2《三因方》附子方病因讨论分析 | 第37页 | 
| 3《三因方》附子方治疗常见疾病讨论分析 | 第37-40页 | 
| 4《三因方》附子方治疗常见适应证讨论分析 | 第40-41页 | 
| 5《三因方》附子方治疗常见症状讨论分析 | 第41-43页 | 
| 6《三因方》附子方剂量讨论分析 | 第43-44页 | 
| 7《三因方》附子方附子生用或炮用及剂型讨论分析 | 第44-45页 |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六部分 附子的配伍、应用规律及《三因方》的文献研究 | 第46-53页 | 
| 1 附子的配伍 | 第46-48页 | 
| 2 附子的运用规律 | 第48-50页 | 
| 3《三因方》的贡献 | 第50-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附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方药表 | 第5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