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坡冼夫人信仰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二、冼夫人文化传承的背景 | 第13-19页 |
(一) 新坡镇的自然与经济 | 第13-14页 |
(二) 新坡冼夫人传承的文化背景 | 第14-19页 |
1、黎族文化 | 第14-15页 |
2、中原文化 | 第15-17页 |
3、海岛文化 | 第17-19页 |
三、冼夫人信仰在新坡 | 第19-32页 |
(一) 冼夫人信仰在海南的发展状况 | 第19-21页 |
(二) 新坡冼夫人信仰 | 第21-25页 |
1、始创期 | 第21-22页 |
2、发展期 | 第22-23页 |
3、衰落期 | 第23页 |
4、恢复期 | 第23-24页 |
5、复兴期 | 第24-25页 |
(三) 新坡冼夫人信仰的特征 | 第25-32页 |
1、英雄祠祀 | 第25-27页 |
2、政治象征 | 第27-29页 |
3、亲缘化 | 第29-30页 |
4、境主崇拜 | 第30-32页 |
四、新坡军坡节文化阐释 | 第32-52页 |
(一) 军坡节 | 第32-35页 |
1、军坡节与公期、婆期 | 第32-34页 |
2、新坡军坡节与冼夫人信仰 | 第34-35页 |
(二) 军坡节节俗 | 第35-42页 |
1、民间轮祭 | 第35-36页 |
2、选婆头 | 第36-38页 |
3、退神、换装、开光 | 第38-39页 |
4、行符(点蘸) | 第39-40页 |
5、装军 | 第40-42页 |
(三) 节日纪念物 | 第42-44页 |
1、农作物 | 第43页 |
2、百通令旗 | 第43-44页 |
(四) 村宴食俗 | 第44-45页 |
(五) 军坡文化阐释 | 第45-52页 |
1、增强社区凝聚力 | 第45-47页 |
2、礼品换威信 | 第47-48页 |
3、操演集体记忆 | 第48-50页 |
4、人际网络的扩大与维护 | 第50-52页 |
五、冼夫人信仰在当代的变迁 | 第52-68页 |
(一) “神—人”的辩证转换 | 第52-55页 |
1、梁沙婆庙——冼太夫人纪念馆(冼太夫人庙) | 第52-54页 |
2、梁沙婆期——军坡节(冼夫人文化节) | 第54-55页 |
(二) 村神庆典转变为旅游节日 | 第55-58页 |
(三) 庙会经济转型 | 第58-59页 |
(四) 组织方式由民间自发转变为多方主导 | 第59-61页 |
1、政府参与 | 第59页 |
2、冼夫人纪念馆 | 第59-60页 |
3、商业外包 | 第60-61页 |
(五) 神圣性的淡化 | 第61-62页 |
(六) 变迁的原因分析 | 第62-68页 |
1、政府政策 | 第62-64页 |
2、地方精英 | 第64-66页 |
3、信仰教育 | 第66-67页 |
4、大众传媒 | 第67-68页 |
六、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1:重造冼太夫人庙碑序 | 第75页 |
附录2:祭祀祝文 | 第75-76页 |
附录3:关于开发新坡冼夫人遗址景观的建议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