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民间工艺美术论文

永仁苴却砚制作工艺及其现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3页
 本文写作的缘起第8页
 课题研究的现状第8-9页
 研究的目的第9页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研究的方法与计划第11页
 研究的实施周期及步骤第11-12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2-13页
第一章 永仁苴却砚概述第13-25页
   ·苴却砚的历史溯源第13-15页
     ·永仁与苴却砚第13-14页
     ·“苴却”源考第14-15页
     ·苴却砚的历史溯源第15页
   ·苴却砚石的艺术特色第15-21页
     ·石品绚丽多姿第15-18页
     ·石眼鲜活明晰量多第18-20页
     ·石质益毫润墨第20-21页
   ·永仁苴却砚的价值体现第21-25页
     ·文化价值第21页
     ·收藏价值第21-22页
     ·实用价值第22-23页
     ·审美价值第23-25页
第二章 永仁苴却砚制作工艺调研第25-32页
   ·石料第25-26页
   ·设备和工具第26-27页
   ·题材第27-28页
   ·雕刻手法第28页
   ·制作工艺流程第28-32页
     ·选料第28页
     ·制坯第28-29页
     ·构思第29页
     ·雕刻第29-30页
     ·打磨第30页
     ·铭字第30页
     ·上蜡第30-31页
     ·包装配盒第31-32页
第三章 永仁苴却砚发展现状分析第32-43页
   ·工艺现状分析第32-34页
     ·传统工艺第32-33页
     ·现代工艺第33-34页
   ·人才现状分析第34-37页
     ·传统人才第34页
     ·现代人才第34-37页
   ·市场现状分析第37-39页
     ·传统市场第37页
     ·现代市场第37-39页
   ·永仁苴却砚的制作技艺传承问题第39-41页
     ·非遗保护名录的作用第39-40页
     ·制砚艺人的学徒制度第40页
     ·书面的传承形式和更多的受众第40-41页
   ·永仁苴却砚的的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第41-43页
     ·制砚艺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第41-42页
     ·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第42-43页
第四章 永仁苴却砚传承发展及思考第43-47页
   ·永仁苴却砚的市场竞争力问题第43-44页
   ·永仁苴却砚传统制作技艺在新时期的适应性变化第44-45页
     ·不断丰富的艺术形态第44-45页
     ·技艺的提高和创新第45页
     ·新的审美观念第45页
   ·永仁苴却砚研究对于民艺的意义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0-51页
附录第51-64页
 A. 研究生阶段田野调研及设计实践表第51-52页
 B. 苴却砚调研时间表第52-54页
 C. 苴却砚田野调研采访录第54-58页
 D. 苴却砚发展现状调研统计表(2011 年下半年)第58-59页
 E. 苴却砚制作工艺调研及工艺实践第59-60页
 F. “苴却新葩”首饰设计第60-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人物形象设计系统应用性研究--以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形象设计系统为例
下一篇:黄龙玉自然资源的艺术价值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