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喹啉、吖啶与苯胺衍生物不对称方酸菁染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2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相关知识简介第9-12页
   ·方酸菁染料在有机太阳能池中的研究进展第12-30页
     ·在 DSSC 中作为敏化剂第12-25页
       ·对称型方酸菁作为敏化剂第12-17页
       ·不对称型方酸菁作为敏化剂第17-25页
     ·在 BHJ-OSC 及其它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电子给体第25-30页
     ·展望第30页
   ·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2-44页
   ·试剂和仪器第32-34页
     ·主要试剂第32-33页
     ·主要仪器第33-34页
   ·TFA 滴定实验第34页
   ·染料的光稳定性第34-35页
   ·聚集态实验第35页
   ·循环伏安实验第35页
   ·理论计算第35页
   ·合成与表征第35-44页
     ·喹啉衍生物的合成第36-38页
       ·2-甲基-6-甲氧基喹啉(56a)的合成第36-37页
       ·2-甲基喹啉(56b)的合成第37页
       ·2-甲基-6-硝基喹啉(56c)的合成第37页
       ·碘化 1,2-二甲基-6-甲氧基喹啉(57a)的合成第37页
       ·碘化 1,2-二甲基喹啉(57b)的合成第37-38页
       ·碘化 1,2-二甲基-6-硝基喹啉(57c)的合成第38页
     ·吖啶衍生物的合成第38-39页
       ·9-甲基吖啶(59)的合成第38页
       ·9-甲基-10-(3-磺丙基)吖啶内盐(60)的合成第38-39页
     ·3-芳基-4-羟基环丁-3-烯-1,2-二酮的合成第39-40页
       ·方酰氯(62)的合成第39页
       ·N,N-二正丁基苯胺(64)的合成第39页
       ·3-[4-(二甲基氨基)苯基]-4-羟基环丁-3-烯-1,2-二酮(63)的合成第39-40页
       ·3-[4-(二丁基氨基)苯基]-4-羟基环丁-3-烯-1,2-二酮(65)的合成第40页
     ·不对称方酸菁 USq1~5 的合成第40-44页
       ·USq1 的合成第40-41页
       ·USq2 的合成第41页
       ·USq3 的合成第41-42页
       ·USq4 的合成第42页
       ·USq5 的合成第42-44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4-72页
   ·合成第44-48页
     ·喹啉衍生物的合成第44-45页
     ·3-芳基-4-羟基环丁-3-烯-1,2-二酮的合成第45-46页
     ·吖啶衍生物的合成第46页
     ·不对称方酸菁的合成第46-48页
   ·染料的光谱性质第48-60页
     ·吸收光谱特征第48-52页
     ·吸收光谱的溶剂化效应第52-54页
     ·酸滴定实验第54-58页
     ·聚集态第58-60页
   ·溶解性与稳定性第60-63页
   ·循环伏安实验第63-69页
   ·理论计算第69-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 重要化合物的谱图第82-99页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MAP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探索
下一篇:几种方酸菁染料化合物的光电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