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 ·烟草概述 | 第10页 |
| ·烟叶发酵的概念 | 第10-11页 |
| ·烟叶陈化的概念 | 第11页 |
| ·烟叶陈化的机理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烟叶陈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第11-12页 |
| ·温度 | 第11-12页 |
| ·烟叶含水量和空气湿度 | 第12页 |
| ·打包方式及光线 | 第12页 |
| ·陈化进程中烟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变化 | 第12-15页 |
| ·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12-13页 |
| ·物理特性的变化 | 第13-14页 |
| ·香味成分的变化 | 第14-15页 |
| ·感官质量的变化效果 | 第15页 |
| ·烟叶中的果胶及其含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15-17页 |
| ·果胶酶的分类及其降解机理 | 第17-18页 |
| ·陈化烟叶表面的微生物种类 | 第18-19页 |
| ·微生物在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PCR-DGGE技术在分析烟叶微生物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 ·PCR-DGGE技术的原理 | 第22页 |
| ·PCR-DGGE技术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22-23页 |
| ·PCR-DGGE技术的局限性与应用展望 | 第23-24页 |
| 第二部分 陈化进程中烟叶表面细菌组成的变化 | 第24-42页 |
| 引言 | 第24-2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 ·陈化烟叶表面细菌的收集 | 第27页 |
| ·总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 ·PCR扩增16S rDNA | 第28页 |
| ·PCR产物的检验 | 第28页 |
| ·DGGE梯度胶的制备 | 第28-30页 |
| ·DGGE凝胶电泳 | 第30页 |
| ·DGGE凝胶染色 | 第30页 |
| ·割胶回收目的条带 | 第30-31页 |
| ·目的条带的PCR扩增 | 第31页 |
| ·目的条带的DNA测序和序列分析 | 第31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31-40页 |
| ·DNA提取及PCR扩增 | 第31-33页 |
| ·DGGE图谱及细菌组成分析 | 第33-40页 |
| 3 结论及讨论 | 第40-42页 |
| 第三部分 陈化烟叶表面果胶质降解菌群的分离和特性 | 第42-59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1 材料与试剂 | 第43-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实验试剂 | 第43-44页 |
|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 2 实验设计 | 第45-51页 |
| ·果胶质降解菌群的筛选及降解果胶能力的鉴定 | 第45页 |
| ·果胶质降解菌群的液体发酵实验 | 第45-47页 |
| ·液体发酵 | 第45-46页 |
| ·PCR-DGGE技术分析发酵过程中细菌的组成 | 第46-47页 |
| ·果胶质降解菌群、纤维素降解菌群、烟碱降解菌联合应用于烟叶液体发酵实验 | 第47页 |
| ·实验指标的测定 | 第47-51页 |
| ·果胶含量的测定 | 第47-48页 |
| ·果胶酶酶活性的测定(DNS法) | 第48-49页 |
| ·羟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 第49-50页 |
| ·烟碱含量的测定 | 第50-51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51-57页 |
| ·果胶质降解菌群的筛选 | 第51-52页 |
| ·果胶质降解菌群在富集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及果胶量的降解 | 第52-53页 |
| ·液体发酵试验过程中的果胶酶活性 | 第53-54页 |
| ·液体发酵实验过程中菌群组成变化的DGGE图谱 | 第54-55页 |
| ·联合应用果胶降解菌群、纤维素降解菌群、烟碱降解菌群进行烟叶发酵试验 | 第55-57页 |
| ·烟碱、纤维素和果胶质降解菌群组成的混合菌群发酵过程中果胶酶活性的变化 | 第55-56页 |
| ·烟碱、纤维素和果胶质降解菌群组成的混合菌群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 | 第56-57页 |
| ·烟碱、纤维素和果胶质降解菌群组成的混合菌群发酵过程烟碱含量的变化 | 第57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