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形态学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DNA分子标记技术发展概要 | 第11-20页 |
| ·基于DNA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 | 第12-13页 |
| ·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 | 第13-17页 |
| ·基于DNA测序的分子标记 | 第17-18页 |
| ·新型分子标记 | 第18-20页 |
| 2. 高粱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基于RFLP标记的高粱遗传图谱 | 第21页 |
| ·基于玉米上已定位的RFLP探针构建高粱连锁图 | 第21页 |
| ·基于高粱基因组克隆为RFLP探针构建高粱连锁图 | 第21页 |
| ·基于SSR标记构建高粱连锁图 | 第21-24页 |
| 3. 高粱重要农艺性状QTL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高粱株高相关QTL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高粱穗相关QTL研究进展 | 第25页 |
| ·高粱其他重要农艺性状QTL研究进展 | 第25页 |
| 4. 本研究的提出、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研究论文 | 第27-50页 |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7页 |
| ·供试材料 | 第2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第27-28页 |
| ·DNA提取 | 第28-29页 |
| ·试剂配制 | 第28-29页 |
| ·DNA提取方法 | 第29页 |
| ·DNA质量的检测 | 第29页 |
| ·SSR引物分析 | 第29-31页 |
| ·引物来源 | 第29-30页 |
| ·PCR的扩增及检测 | 第30-31页 |
| ·电泳凝胶制备 | 第31-32页 |
| ·试剂配制 | 第31-32页 |
| ·具体制胶流程及注意事项 | 第32页 |
| ·PCR扩增产物的PAGE检测 | 第32页 |
| ·硝酸银染色 | 第32-33页 |
| ·试剂配制 | 第32-33页 |
| ·具体操作步骤 | 第33页 |
| ·数据的记录与连锁群构建 | 第33-34页 |
| ·表型性状统计 | 第33页 |
| ·SSR分子标记检测 | 第33-34页 |
| ·数据统计与连锁群构建 | 第34页 |
| ·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 第3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 ·RIL群体及亲本各表型性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8页 |
| ·RIL群体各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 ·SSR分析及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9-42页 |
| ·高粱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9页 |
| ·SSR引物的筛选 | 第39-40页 |
| ·RIL群体SSR标记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 ·高粱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41-42页 |
| ·高粱部分形态学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 | 第42-46页 |
| 4. 讨论 | 第46-50页 |
| ·影响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因素 | 第46-47页 |
| ·建立RIL群体的双亲性状分析 | 第46页 |
| ·RIL群体大小对实验结果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 ·引物多态性分析 | 第47页 |
| ·本实验构建连锁图谱与前人构建连锁图谱比较分析 | 第47页 |
| ·高粱重要形态学性状QTL定位与分析 | 第47-49页 |
| ·高粱株高相关的QTL定位和分析 | 第47-48页 |
| ·高粱穗长相关的QTL定位和分析 | 第48页 |
| ·高粱主穗柄长相关的QTL定位和分析 | 第48页 |
| ·高粱旗叶和倒二叶相关的QTL定位和分析 | 第48-49页 |
| ·高粱各性状QTL之间的相关性 | 第49页 |
|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全文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录 | 第60-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