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 | 第11页 |
·城郊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就业 | 第11页 |
·适应就业的培训必不可少 | 第11-12页 |
·政府对农民的培训和就业负有责任 | 第12-13页 |
·农民培训与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 第1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农民培训 | 第13-14页 |
·政府行为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农民培训的理论与实践 | 第15-25页 |
·国外农民培训模式 | 第15-16页 |
·我国关于农民培训的政策 | 第16-18页 |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关于农民培训的研究 | 第18-21页 |
·关于农民培训政府行为的研究 | 第21-22页 |
·农民培训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页 |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3-24页 |
·“推—拉”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城郊农民培训实证分析 | 第25-39页 |
·广州城郊农民的培训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样本情况 | 第25-26页 |
·培训途径 | 第26-27页 |
·培训次数 | 第27-28页 |
·培训内容 | 第28-31页 |
·培训时间 | 第31页 |
·培训收费情况 | 第31-32页 |
·组织单位 | 第32页 |
·培训效果 | 第32页 |
·培训是否安排就业 | 第32-33页 |
·培训与求职 | 第33页 |
·培训意愿 | 第33-34页 |
·城郊农民培训案例 | 第34-39页 |
·从化市江埔街成人学校 | 第34-35页 |
·从化市鳌头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第35-36页 |
·白云区江高镇劳动和社会服务中心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影响农民培训的就业因素分析 | 第39-46页 |
·城郊农民就业分析 | 第39-42页 |
·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城郊农民找工难易及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就业歧视 | 第41页 |
·就业帮助 | 第41-42页 |
·外来农民工对城郊农民就业的影响 | 第42页 |
·城郊农民与转制居民、外来农民工的就业情况比较 | 第42-46页 |
·基本情况 | 第42-43页 |
·找工作难易 | 第43-44页 |
·就业障碍 | 第44页 |
·就业歧视 | 第44页 |
·就业帮助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46-51页 |
·农民文化素质低,培训工作任务重 | 第46页 |
·各群体得到的政府培训极不平衡 | 第46-47页 |
·政府培训资源整合不够 | 第47页 |
·指令性的任务下达方式过于行政化 | 第47-48页 |
·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 | 第48页 |
·基层培训单位条件差,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 | 第48-49页 |
·培训与就业脱节,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高 | 第49页 |
·部分转制居民和城郊农民就业意愿不高 | 第49-50页 |
·农民外出就业主要依赖关系网络,政府部门就业帮助不够 | 第50页 |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农民培训的政府行为及制度安排 | 第51-57页 |
·进一步明确农民培训的内容和目标 | 第51页 |
·改进农民培训的途径、内容和方式 | 第51-52页 |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府培训的制度激励和奖惩措施 | 第52-53页 |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 第53-54页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和优化各类培训资源 | 第54页 |
·大力发展以农村初中毕业生为培训对象的农村职业教育 | 第54-55页 |
·建立培训加就业服务制度 | 第55页 |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 第55页 |
·改革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状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55-56页 |
·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不足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