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燃料电池用新型交联质子交换膜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58页
   ·燃料电池的分类第18-19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第19-20页
   ·评价质子交换膜的主要性能参数第20-21页
   ·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分类及简介第21-24页
   ·主要几类(磺化)碳氢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第24-56页
     ·磺化苯乙烯(Sulfonated Polystyrene)及其衍生物第24-27页
     ·全芳结构的磺化碳氢质子交换膜材料第27-50页
       ·磺化聚醚砜[Sulfonated Poly(Ether Sulfone)s]第28-36页
       ·磺化聚酰亚胺类[Sulfonated Polyimides]第36-42页
       ·磺化聚苯(Sulfonated Polyphenylene)第42-46页
       ·磺化聚苯并咪唑(Sulfonated PBI)第46-50页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Phosphoric acid doped PBI)第50-56页
   ·目前质子交换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56-57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第57-58页
第二章 低温燃料电池用磺化聚硫醚砜质子交换膜的合成与表征第58-81页
   ·引言第58-61页
     ·磺化聚醚砜(含磺化聚硫醚砜)作为低温燃料电池膜应用的研究进展第58-61页
     ·本论文设计思想第61页
   ·实验部分第61-64页
     ·原料第61页
     ·单体4,4’-二氯二苯砜-3,3’-二磺酸钠盐(DCDPSDS) 的制备第61-62页
     ·磺化聚硫醚砜(SPSSF)的制备第62页
     ·SPSSF膜的制备和质子交换第62-63页
     ·SPSSF膜的交联第63页
     ·分析和表征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80页
     ·单体4,4’-二氯二苯砜-3,3’-二磺酸钠盐(DCDPSDS) 的合成与表征第64-65页
     ·磺化聚硫醚砜的合成与表征第65-67页
     ·磺化聚硫醚砜的制膜与交联第67-70页
     ·交联前后对SPSSF质子交换膜热性能的影响第70-71页
     ·交联前后对SPSSF质子交换膜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第71-73页
     ·SPSSF质子交换膜交联前后的甲醇透过率和质子导电率第73-76页
     ·部分交联膜和未交联膜的单电池性能第76-80页
   ·本章结论第80-81页
第三章 含咪唑基聚酰亚胺交联膜的制备及作为低温和高温质子交换膜用性能的研究第81-122页
   ·引言第81-83页
     ·磺化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第81-82页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第82-83页
   ·实验部分第83-91页
     ·常用的化学试剂第83-84页
     ·磺化二胺单体4,4’-二(4-氨基苯氧基)联苯3,3’-二磺酸(BAPBDS)的合成第84-85页
     ·含咪唑基二胺单体双(2-(4-氨基苯基))二苯并咪唑(BAPBI)的合成第85-86页
     ·含咪唑基二胺单体2,2’-二苯并咪唑基联苯胺(DBBz)的合成第86-87页
     ·聚酰亚胺的合成第87-88页
     ·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第88页
     ·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共价交联第88页
     ·表征与测试第88-91页
   ·结果与讨论第91-121页
     ·单体的合成与表征第91-98页
     ·磺化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第98-103页
     ·磺化聚酰亚胺的共价交联与表征第103-106页
     ·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综合性能的研究第106-117页
       ·含咪唑基磺化聚酰亚胺膜共价交联前后的力学性能第106-108页
       ·含咪唑基磺化聚酰亚胺膜共价交联前后IEC的变化第108-110页
       ·含咪唑基磺化聚酰亚胺膜共价交联前后的吸水率和水解稳定性第110-112页
       ·含咪唑基磺化聚酰亚胺膜交联前后的尺寸稳定性和自由基氧化稳定性第112-115页
       ·含咪唑基磺化聚酰亚胺膜交联前后的电导率变化第115-117页
     ·共价交联PPA掺杂后作为高温质子交换膜使用的性能评价第117-121页
       ·PPA掺杂后SPI共价交联膜的机械性能第118-119页
       ·PPA掺杂SPI共价交联膜的电导率第119-121页
   ·结论第121-122页
第四章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交联聚苯并咪唑的合成及表征第122-149页
   ·引言第122-127页
     ·聚苯并咪唑(PBI)简介第122-123页
     ·聚苯并咪唑的研究进展第123-126页
     ·本论文设计思想第126-127页
   ·实验部分第127-130页
     ·试剂和原料第127页
     ·均聚含氨基聚苯并咪唑的合成(DBA-APTA)第127页
     ·含氨基聚苯并咪唑无规共聚物的合成(DBA-APTA/ iPTA(1/1)-r)第127-128页
     ·含氨基聚苯并咪唑序列共聚物的合成(DBA-APTA/ iPTA(1/1)-s)第128页
     ·含氨基PBI交联膜的制备第128页
     ·分析与表征第128-130页
   ·结果与讨论第130-148页
     ·含氨基PBI系列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30-135页
     ·PBI交联膜的制备与表征第135-138页
     ·PBI交联膜的磷酸吸收情况及磷酸吸收达饱和后的尺寸稳定性第138-142页
     ·PBI交联膜的抗自由基氧化稳定性第142-143页
     ·磷酸掺杂后PBI交联膜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测试第143-148页
   ·结论第148-149页
第五章 结论第149-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6页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与专利第166-167页
致谢第167-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用新型纳微分级结构Li4Ti)5O12负极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中低放射性废物危险元素探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