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8页 |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9-21页 |
·钛酸锂(Li_4Ti_5O_(12))负极材料 | 第21-27页 |
·电极材料的设计 | 第27-36页 |
·纳米尺度材料的优点 | 第28-31页 |
·纳米尺度材料的缺点 | 第31-32页 |
·纳微分级结构设计 | 第32-36页 |
·本论文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8页 |
第二章 花状Li_4Ti_5O_(12)微球的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 第48-60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试剂和原料 | 第49页 |
·花状Li_4Ti_5O_(12) 微球的合成 | 第49页 |
·分析与表征 | 第49-50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花状Li_4Ti_5O_(12) 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 第50-53页 |
·花状Li_4Ti_5O_(12) 微球的电化学性能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三章 Li_4Ti_5O_(12)纳米片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0-77页 |
·引言 | 第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试剂和原料 | 第60页 |
·Li_4Ti_5O_(12) 纳米片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 | 第60-61页 |
·分析与表征 | 第61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4页 |
·Li_4Ti_5O_(12) 纳米片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 第61-66页 |
·纳米片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 | 第66-69页 |
·纳米片自组装空心微球的电化学性能 | 第69-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四章 介孔Li_4Ti_5O_(12)微球负极材料的研究 | 第77-91页 |
·引言 | 第77-78页 |
·实验部分 | 第78-79页 |
·试剂和原料 | 第78页 |
·介孔Li_4Ti_5O_(12) 微球的合成 | 第78-79页 |
·分析与表征 | 第79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8页 |
·介孔Li_4Ti_5O_(12) 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 第79-83页 |
·介孔微球的形成机理 | 第83-84页 |
·介孔Li_4Ti_5O_(12) 微球的电化学性能 | 第84-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第五章 纳米管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 | 第91-121页 |
·钛酸盐纳米管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 | 第91-102页 |
·引言 | 第91-92页 |
·实验部分 | 第92-93页 |
·试剂和原料 | 第92页 |
·钛酸盐纳米管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 | 第92-93页 |
·分析与表征 | 第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2页 |
·钛酸盐纳米管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 第93-99页 |
·纳米管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 | 第99-102页 |
·(锂)钛氧化物纳米管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 | 第102-117页 |
·引言 | 第102页 |
·实验部分 | 第102-103页 |
·试剂和原料 | 第102页 |
·(锂)钛氧化物纳米管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 | 第102-103页 |
·分析与表征 | 第103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5页 |
·Li_4Ti_5O_(12) 纳米管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 第103-110页 |
·TiO_2 纳米管自组装空心微球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 第110-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和专利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