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果实成熟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 第15-55页 |
一、 果实成熟的相关因子 | 第15-30页 |
1. 乙烯与果实成熟 | 第16-21页 |
1.1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 | 第16-19页 |
1.2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 第19页 |
1.3 调控乙烯合成的主要因子 | 第19-21页 |
2. ABA与果实成热 | 第21-23页 |
3. 细胞壁水解酶 | 第23-28页 |
3.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 第23-24页 |
3.2 羧甲基纤维素酶 | 第24-25页 |
3.3 果胶甲酯酶 | 第25页 |
3.4 其他细胞壁水解酶 | 第25页 |
3.5 Expansin | 第25-26页 |
3.6 水解酶功能的分析 | 第26-28页 |
4. 光信号 | 第28页 |
5. 脂氧合酶 | 第28-30页 |
二、 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第30-36页 |
1. 植物信息传递 | 第30页 |
2. 乙烯影响果实成熟的分子机制 | 第30-36页 |
2.1 乙烯信号转导的研究 | 第31-36页 |
2.2 乙烯调节果实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36页 |
三、 调控果实成熟的乙烯工程 | 第36-38页 |
1. ACC合成酶基因工程 | 第37页 |
2. ACC氧化酶基因工程 | 第37-38页 |
3. ACC脱氨酶基因工程 | 第38页 |
四、 柿果实采后生理学研究进展 | 第38-39页 |
五、 基因分离方法 | 第39-42页 |
1. 差别杂交 | 第39页 |
2. 减法杂交 | 第39-40页 |
3. mRNA差别显示PCR技术 | 第40-42页 |
3.1 mRNA差别显示的原理 | 第40-41页 |
3.2 mRNA差别显示的主要过程 | 第41页 |
3.3 差异显示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 第41-42页 |
3.4 mRNA差别显示技术的局限性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5页 |
第二章 柿果实的采集及硬度和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 第55-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1.1 柿果的采集 | 第55页 |
1.2 柿果的处理 | 第55-56页 |
1.3 柿果实硬度的测定 | 第56页 |
1.4 柿果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 第5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第三章 柿果组织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 | 第59-6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3页 |
1.1 柿果组织的选取 | 第59页 |
1.2 总RNA的提取 | 第59-63页 |
1.2.1 Tris-硼酸法 | 第60页 |
1.2.2 异硫氰酸胍法 | 第60-61页 |
1.2.3 PEG-异硫氰酸胍法 | 第61页 |
1.2.4 TRIzoL试剂法 | 第61页 |
1.2.5 经典总RNA抽提试剂盒 | 第61页 |
1.2.6 Flash UNIQ-10柱离心式总RNA抽提试剂盒 | 第61-62页 |
1.2.7 改良CTAB法 | 第62-63页 |
1.3 总RNA质量的测定 | 第63页 |
1.3.1 RNA纯度的测定 | 第63页 |
1.3.2 RNA完整性的测定 | 第63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3-64页 |
2.1 总RNA纯度测定结果 | 第63-64页 |
2.2 总RNA完整性检测结果 | 第64页 |
3. 讨论 | 第64-65页 |
3.1 柿果实材料的选定 | 第64-65页 |
3.2 柿果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65页 |
4.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四章 柿果实RT-PCR扩增差异片段的筛选 | 第69-8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0-72页 |
1.1 柿果实的采集和挑选 | 第70页 |
1.2 柿果组织总RNA的反转录 | 第70页 |
1.3 反转录产物PCR扩增 | 第70-71页 |
1.4 PCR产物差异条带的筛选 | 第71-72页 |
2. 实验结果 | 第72-85页 |
3. 讨论 | 第85-86页 |
3.1 锚定引物 | 第85页 |
3.2 随机引物 | 第85页 |
3.3 退火温度 | 第85页 |
3.4 扩增片段的大小 | 第85页 |
3.5 分离胶 | 第85-86页 |
3.6 银盐染色 | 第86页 |
3.7 扩增条带的强弱与数量 | 第86页 |
4. 结论 | 第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第五章 差异条带的二次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89-9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9-90页 |
1.1 柿果果实 | 第89页 |
1.2 差异片段的二次扩增 | 第89页 |
1.3 二次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89-90页 |
1.4 差异条带的回收 | 第9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90-93页 |
3. 讨论 | 第93-94页 |
3.1 二次PCR扩增结果 | 第93-94页 |
3.2 相同的PCR扩增条件 | 第94页 |
4. 结论 | 第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5页 |
第六章 差异片段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95-9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5-96页 |
1.1 柿果果实 | 第95页 |
1.2 差异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第95-96页 |
1.3 感受态大肠杆菌的制备 | 第96页 |
1.4 大肠杆菌DH5α的转化 | 第9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96-97页 |
3. 讨论 | 第97-98页 |
3.1 载体的选择 | 第97页 |
3.2 阳性菌落的筛选 | 第97-98页 |
3.3 菌落转化 | 第98页 |
4. 结论 | 第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99页 |
第七章 转化菌落的快速鉴定 | 第99-10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9-100页 |
1.1 柿果果实 | 第99页 |
1.2 质粒的提取 | 第99-100页 |
1.3 质粒的纯化 | 第10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00-101页 |
3. 讨论 | 第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八章 阳性片段的筛选和测序 | 第103-11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3-104页 |
1.1 柿果果实 | 第103页 |
1.2 反向Northern杂交 | 第103-104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04-114页 |
3. 讨论 | 第114-115页 |
3.1 杂交鉴定 | 第114页 |
3.2 杂交信号 | 第114-115页 |
3.3 测序结果分析 | 第115页 |
4. 结论 | 第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7页 |
附录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17页 |
附录2 主要试剂 | 第117-119页 |
作者简介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