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樟芝中Antrodin B分离及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研究背景第9-18页
     ·肝纤维化及其发病机制第9-10页
     ·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第10-11页
     ·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目前治疗肝纤维化药物的开发现状第13页
     ·樟芝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18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肝纤维化细胞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第20-34页
   ·材料第20-22页
     ·细胞株第20页
     ·试剂第20-21页
     ·仪器第21-22页
   ·方法第22-27页
     ·细胞培养液配制第22页
     ·细胞培养第22-23页
     ·MTT 法检测细胞毒性第23页
     ·RNA 提取(Trizol 法)第23-24页
     ·逆转录-cDNA 的制备第24页
     ·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第24-25页
     ·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第25-26页
     ·天狼猩红染色(PSR)及染料反应的量化第26-27页
     ·统计学方法第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TGF-β1 对 CFSC-8B 细胞的活化第27-28页
     ·TGF-β1 诱导肝纤维化细胞模型的构建第28页
     ·TGF-β1 诱导肝纤维化细胞模型的验证第28-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药食用真菌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筛选及其分离纯化第34-49页
   ·材料第34-35页
     ·细胞株及菌粉第34页
     ·试剂第34-35页
     ·仪器第35页
   ·方法第35-37页
     ·药食用真菌液态发酵菌粉的分级提取第35-36页
     ·MTT 法检测细胞毒性第36页
     ·天狼猩红染色(PSR)及染料反应的量化第36页
     ·硅胶柱色谱法第36-37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37页
     ·统计学方法第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8页
     ·药食用真菌液态发酵菌粉的分级提取第37-38页
     ·药食用真菌提取物的细胞毒性测定第38-39页
     ·药食用真菌抗肝纤维化活性物质的筛选第39-40页
     ·樟芝正己烷组分经硅胶柱色谱的分离第40-41页
     ·硅胶柱分离组分抗肝纤维化活性评价第41-42页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第42页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42-47页
     ·Antrodin A 和 Antrodin B 抗肝纤维化活性评价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Antrodin B 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第49-62页
   ·材料第49-51页
     ·细胞株第49页
     ·试剂第49-50页
     ·仪器第50-51页
   ·方法第51-53页
     ·细胞培养第51页
     ·MTT 法检测细胞毒性第51页
     ·体外 PDGF-BB 刺激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第51页
     ·细胞划痕损伤修复实验(Wound-healing assay)第51-52页
     ·细胞小室迁移实验(Transwell migration assay)第52页
     ·RNA 提取第52页
     ·逆转录-cDNA 的制备第52页
     ·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第52页
     ·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第52页
     ·统计学方法第52-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Antrodin B 对 CFSC-8B 细胞生长的影响第53页
     ·体外 PDGF-BB 刺激 CFSC-8B 细胞增殖模型的构建第53-54页
     ·Antrodin B 对 PDGF-BB 刺激 CFSC-8B 细胞增殖的影响第54页
     ·Antrodin B 对 CFSC-8B 细胞迁移的影响第54-58页
     ·Antrodin B 对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8-59页
     ·Antrodin B 对 PDGF-BB/MAPK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59-60页
     ·Antrodin B 对 TGF-β1/Smads 信号通路的影响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主要结论第62页
   ·问题与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酪氨酸氧化产物对HepG2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下一篇:临床验方“益元抑瘤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功效组分的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