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徐摛生平行谊 | 第13-32页 |
第一节 郯城徐氏家族 | 第13-21页 |
第二节 徐摛生卒年考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徐摛的仕宦经历 | 第22-26页 |
第四节 徐摛交游考 | 第26-32页 |
第二章 徐摛诗歌论略 | 第32-51页 |
第一节 创作系年考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徐摛未存宫体诗之原因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徐摛诗歌论析 | 第37-51页 |
第三章 徐摛赋文论略 | 第51-56页 |
第一节 创作系年 | 第51-53页 |
第二节 赋文论析 | 第53-56页 |
第四章 徐摛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 第56-63页 |
第一节 “新变”文风推动宫体诗的产生 | 第56-59页 |
第二节 艳情内容对后世的影响 | 第59-61页 |
第三节 声色美的追求对后世的影响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