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诗学思想及其对前代诗歌接受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6页 |
第一章 汤显祖的诗学思想 | 第16-33页 |
第一节 汤显祖诗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6-23页 |
一、师承交游对汤显祖的影响 | 第16-19页 |
二、明代复古思潮对汤显祖的影响 | 第19-23页 |
第二节 汤显祖诗学思想 | 第23-33页 |
一、汤显祖的“因革观” | 第24-26页 |
二、汤显祖的“主情论” | 第26-30页 |
三、汤显祖的“自然灵气说” | 第30-33页 |
第二章 汤显祖的诗歌创作 | 第33-48页 |
第一节 汤显祖诗歌不同诗体的创作特征 | 第33-41页 |
一、古体诗 | 第33-36页 |
二、绝句 | 第36-39页 |
三、律诗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汤显祖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41-48页 |
一、诗歌形成“清”之特色的动因 | 第42-44页 |
二、汤显祖诗歌创作中的“清”之表现 | 第44-48页 |
第三章 汤显祖对前代诗歌的接受 | 第48-65页 |
第一节 汤显祖对六朝诗歌的接受 | 第48-54页 |
一、字词选用 | 第48-50页 |
二、句法结构 | 第50-52页 |
三、主题意蕴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汤显祖唐诗接受对象的多元化 | 第54-59页 |
一、对李白诗歌的接受 | 第54-56页 |
二、对王维诗歌的接受 | 第56-58页 |
三、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 | 第58-59页 |
第三节 汤显祖剧作中的集唐诗分析 | 第59-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