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8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8页 |
一、急性PTE3个月CTEPH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 第18-33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9-24页 |
·对象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4页 |
·结果 | 第24-28页 |
·随访结果 | 第24-26页 |
·CTEPH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1页 |
·CTEPH的定义 | 第28页 |
·CTEPH的发生率 | 第28-29页 |
·CTEPH的危险因素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二、急性PTE长期随访CTEPH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第33-42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33页 |
·对象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页 |
·结果 | 第33-36页 |
·临床随访结果 | 第33-35页 |
·CT随访结果 | 第35页 |
·CTEPH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41页 |
·CTEPH的肺动脉压力随时间变化 | 第37-38页 |
·CTEPH的肺动脉压力变化的原因 | 第38页 |
·长期随访CTEPH的危险因素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三、两次肺血栓栓塞兔t-PA与PAI-1的变化及意义 | 第42-68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43-55页 |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55页 |
·结果 | 第55-64页 |
·PTE动物模型制备 | 第55-58页 |
·两次PTE前后平均肺动脉压力比较 | 第58-59页 |
·ELISA测定结果 | 第59-61页 |
·肺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 第61-63页 |
·t-PA、PAI-1 mRNA表达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7页 |
·两次PTE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两次PTE后纤溶系统的变化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全文结论 | 第68-6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综述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第76-98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