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GARCH-Co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导论第9-16页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第9-10页
     ·选题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第10-13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4-16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影子银行体系概述第16-30页
   ·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第16-25页
     ·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影子银行的特征第17-18页
     ·影子银行的分类第18-25页
   ·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第25-28页
     ·金融自由化催生金融创新第25页
     ·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第25-26页
     ·流动性分布失衡第26-27页
     ·金融资源供需矛盾第27页
     ·银行监管强化,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第27-28页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测度第28-30页
第3章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第30-39页
   ·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第30-32页
     ·影子银行是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有益补充第30页
     ·影子银行强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第30-31页
     ·影子银行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第31-32页
   ·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第32-35页
     ·高杠杆率加剧市场波动增加商业银行市场性风险第32页
     ·期限错配放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第32-33页
     ·风险易传染引发系统性风险第33-34页
     ·缺乏严格监管和政府支持溢出信用风险第34页
     ·削弱货币政策效果流动性风险难以控制第34-35页
   ·影子银行对常规银行业的风险传导途径第35-39页
     ·通过资金链渠道发生风险溢出第35-36页
     ·通过信用渠道发生风险溢出第36-37页
     ·通过信息渠道发生风险溢出第37-39页
第4章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及其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第39-54页
   ·基于GARCH-VaR模型的风险测度第39-47页
     ·研究对象选择第39-40页
     ·数据检验第40-42页
     ·实证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第42-47页
   ·基于CoVaR模型的外部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第47-50页
   ·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第50-54页
     ·数据的选取及检验第50-52页
     ·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第52-54页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54-58页
   ·研究结论第54-55页
   ·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第55-58页
     ·建立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第55-56页
     ·建立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风险防火墙第56页
     ·建立基于风险传染机制的监管新视角第56页
     ·规范影子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第56-57页
     ·循序渐进推动金融创新第57-58页
参考资料第58-61页
后记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