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禅心·诗心--论丰子恺散文创作的“归依体验”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二 国内丰子恺散文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9-11页 |
第一章 永葆童心:向童年归依的大师 | 第11-19页 |
一 “童心说”与“向童年归依” | 第11-12页 |
二 丰子恺的经历 | 第12-16页 |
(一) 童年境遇 | 第12-13页 |
(二) 母亲的影响 | 第13-15页 |
(三) 求学路上的三位恩师 | 第15-16页 |
三 永葆童心的丰子恺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修炼禅心:向宗教归依的居士 | 第19-32页 |
一 “向宗教归依”的佛理意蕴 | 第19-20页 |
二 生逢乱世寻求佛理慰藉 | 第20-23页 |
(一) 动乱的时局寻求心灵的净土 | 第20-22页 |
(二) 恩师的归依指引 | 第22-23页 |
三 丰子恺向宗教归依的体现 | 第23-32页 |
(一) 爱护众生广慈悲 | 第23-25页 |
(二) 无我利他济苍生 | 第25-27页 |
(三) 人生苦海勤为渡 | 第27-28页 |
(四) 诸行无常法无边 | 第28-32页 |
第三章 顿悟诗心:向自然归依的智者 | 第32-40页 |
一 “向自然归依”的作家体验与迹化 | 第32页 |
二 丰子恺从渐悟到顿悟的“诗心” | 第32-34页 |
三 丰子恺向自然归依的艺术归宿 | 第34-40页 |
(一) 一粒沙里看世界——见微知著的题材选择 | 第34-35页 |
(二) 铅华洗尽始见真——自然隽永的语言造诣 | 第35-36页 |
(三) 佛海无边艺无涯——大道自然的思想境界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