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前言 | 第8-9页 |
| ·选题依据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2.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江苏竞技羽毛球运动的历史回顾 | 第9-10页 |
| ·江苏省竞技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10-12页 |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0-11页 |
| ·竞技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11页 |
| ·江苏竞技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3-14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4-15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5页 |
| ·研究步骤 | 第15-16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6-38页 |
| ·江苏竞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 ·江苏省竞技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 第16-27页 |
| ·羽毛球业余训练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 ·羽毛球业余训练生源及选材情况 | 第18-21页 |
| ·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情况分析 | 第21-23页 |
| ·训练条件分析 | 第23-25页 |
|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 ·运动员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 第26-27页 |
| ·教练员的奖励机制 | 第27页 |
| ·江苏省竞技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 第27-32页 |
| ·各级领导和政府对青少年业余训练的重视和关心 | 第27-28页 |
| ·“教体结合”较好的解决了业余运动员学训矛盾的瓶颈 | 第28-29页 |
| ·后备人才培养“训科医教管”五位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 第29-31页 |
| ·青少年羽毛球比赛赛风的好转促进了业余体校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 第31-32页 |
| ·江苏竞技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 第32-34页 |
| ·传统竞技体制的弊端 | 第32页 |
| ·教练员队伍、训练计划的制定需要完善 | 第32-33页 |
| ·“学训矛盾”仍是焦点问题 | 第33页 |
| ·省队编制少、人才向上输送难,输送渠道不畅 | 第33页 |
| ·运动员安置、社会保障问题 | 第33-34页 |
| ·江苏省竞技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34-38页 |
|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34页 |
| ·积极推进体育后备然才培养工程,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 第34-35页 |
| ·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 第35页 |
| ·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 | 第35-36页 |
| ·完善、优化苏北训练条件 | 第36-37页 |
| ·加强江苏羽毛球运动的科研力度 | 第37页 |
| ·深化选材方法改革 | 第37页 |
|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 | 第37-38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建议 | 第39-40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7 致谢 | 第42-43页 |
| 8 附件 | 第43-49页 |